8月14日,西秀區東屯鄉長寨村巴西菇種植基地又迎來了“采蘑菇”的日子,10余名村民再次被邀請加入到蘑菇采收隊伍中來。蘑菇經過采摘、除泥、分揀后,將立即運往加工廠進行烘干處理,隨后銷往省內外目的地市場。
長寨村是一個典型的苗族村寨,在此之前,巴西菇對這里的村民來說是一種陌生的食用菌,并沒有人嘗試過種植,沒想到在鄉政府的招商、投資和產業布局下,巴西菇竟在這里成功種植,并成為他們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
“你們看,這些都成熟了,都可以采了。”村主任熊偉一邊查看大棚里菌床上巴西菇的長勢,一邊招呼工人進行采收,同時還叮囑工人上架采收時注意自身安全。熊偉告訴記者,從8月初出菇開采以來,已經采收800多斤新鮮巴西菇,并以每斤4元賣給來自福建的一家合作企業。“今天的出菇量比較大,工人早上和下午各采收一次,應該可以采收到400斤。”他說。
據東屯鄉黨委副書記張林榮介紹,長寨村巴西菇種植基地由鄉政府利用扶貧產業子基金投資興建,建成巴西菇種植大棚50個,目前啟用大棚32個,全部種上巴西菇,并按東屯鄉“313”產業發展模式(貧困戶每戶以量化過的產業子基金30000元入股,1年享受產業分紅3000元)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
余立新是長寨村巴西菇種植合作方派駐基地的技術指導員,據他介紹,目前,基地有9個大棚全面出菇,因巴西菇這一品種的特性決定,鮮品保質期較短,菌菇采收后當天就要就地進行烘干處理,以便儲存和運輸。“我們在長寨村基地建有烘干廠房,只是目前這里的出菇量滿足不了烘干線生產,所以今天采完后將運往另一個村的烘干廠房進行處理。”他說。
看著6層菌床上濕潤的泥土里密密麻麻長出來的菌菇,熊偉既高興又有些失落。他表示,大棚建設過程中受一些因素影響,導致菌菇種植晚了一些時間,菌菇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產量。“不過,每個棚應該可以采收五六批菌菇,八九千斤的產量是有的,品質也不差,明年我們村還要接著種,把50個大棚全部用起來。”熊偉說。
除了種植巴西菇,長寨村還有效利用扶貧產業子基金,發展了西藍花蔬菜種植和辣椒種植產業,通過扶貧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巴西菇產業帶動13戶,西藍花產業帶動12戶,辣椒產業帶動10戶。產業利益聯結覆蓋了全村35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3000元,而且分紅已提前分發給了他們。”熊偉介紹道。
扶貧產業發展的目的是惠農富農,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前線陣地之一,長寨村正集中水土豐饒的“攻堅拔寨火力優勢”,以“三權”促“三變”推動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規模化發展種植產業,積極引導大量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參與產業發展、就地務工、產業分紅等渠道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目前,該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9000元,正朝著小康村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