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人的夢想也不盡相同。在輝縣市冀屯鎮,有這樣一位合作社理事長,他的夢想是帶領社員多掙錢。他叫王新軍,從事的是食用菌產業,如今帶領六萬菇農,一門心思走致富路。
對于王新軍來說,與菌結緣,是他這一生最高興的事。
“如果沒有食用菌,我到目前還只是一個打工者,不可能成立合作社,更沒有能力帶領社員掙錢。”王新軍頗有感慨地說。
冀屯鎮岳村,是冀屯鎮一個行政村,幾年前,那里交通不便,自然條件較差,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幾畝薄田上的小麥和玉米。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水平落后。
兒時的王新軍耳聞目睹了鄉親們的艱辛,立志長大后要努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初中畢業后,他便開始打工掙錢,擔起了家里的重擔。他干過無線電維修,養過豬和蝎子,開三輪車上山收過藥材,但因為種種原因,他的致富夢想都無果而終。
199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新軍敏銳地察覺到,食用菌種植在輝縣很有發展前景。于是他決定在這個陌生的領域里博一把,沒想到,這一博就是20多年。
每一個成功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承受失敗或失意。作為一個涉足陌生行業新手,王新軍遭遇到的困難和壓力更多更大。面對困境,他也曾萌生退意,但在親戚朋友,特別是當地政府的關心鼓勵下,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幾年時間,王新軍很快成了輝縣食用菌行業的領軍人物。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而后,事業小成的他,便開始想著如何帶領村民一同致富。
2006年5月,王新軍無意間聽到幾個朋友在談論“合作社”,這一新名詞讓他眼前一亮。經過認真問詢和深思熟慮,他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成立輝縣市利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計劃采取“技術培訓、種植示范、菌種制作、物資供應、鮮品交易、循環經濟、回收加工、電子商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帶動社員共同發展。
萬事開頭難,合作社成立伊始,并不被大家看好,只吸納了5戶社員。 “只有熱情還不行,群眾很實際,看不到效益他們不會輕易加入。沒有成績一切都等于零,前期規劃再好,大家不可能都認同。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實實在在干出成績給他們看。”王新軍說。
“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找方法”,這是王新軍的座右銘。為了讓大家對合作社有信心,他鉚足了勁,想方設法引進新品種,努力鉆研、改進新技術,不辭辛苦跑市場、找銷路、樹品牌。為了鼓勵社員放心種植,他賒銷給他們菌種、菌需物資,統一提供技術指導,規范種植,實施保護價收購。與此同時,他把自己掌握的制種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骨干社員。為抵御市場風險做強產業,他還花高價錢在河南省農科院購買香菇醬、清水菇罐頭、開袋即食的制作專利,開發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時,拓展銷售渠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在合作社成立十周年之際,捷報頻傳。首先是合作社培訓學校傳來好消息,該校被河南省農廣校評為省級示范學校;緊接著加工中心傳來佳音,鑫菌牌香菇醬在全國農博會上斬獲優質獎;而后種植示范場也傳來被新鄉市科技局定為菌種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好消息;平菇交易市場也不甘落后,農超對接中,合作社于2016被永輝超市福建總部定為優秀品牌供應商;最讓人欣慰的是,合作社社員突破六千人,年產值突破五千萬元,合作社成員的分紅比以往增加了30%以上。
成績有了,體制順了,但王新軍不敢有任何松懈。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所承載的社員的希冀和期待也越來越多,合作社的興衰成敗,與大家休戚相關,都盼望著合作社能帶領著走出一條寬闊平坦的致富路。
王新軍也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合作社持續長遠地發展下去。每年正月初六左右,是合作社社員聚會的日子。這一天,大家暢所欲言,紛紛提建議、獻決策,大家激情澎湃,眼神里對未來充滿著信心和期待。而這對王新軍來說,是最好的激勵和鞭策。目前,輝縣市利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6千社員遍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各地。今年,合作社社員投料預計五萬噸,占輝縣全市總投料量的五分之一。
輝縣市利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先后被評為全國首批合作社示范社、共青團中央先進團支部、新鄉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如今,每個社員都象對待自己的眼晴一樣呵護著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
“我們將始終秉承‘價格雖貴,必不敢減原料,工藝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超高性價比經營理念,為社會提供優質放心的良心綠色食材,為輝縣食用菌走出國門做好準備,為輝縣‘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這一大戰略定位不懈努力。”面向未來,王新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