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的一處食用菌基地,蘑菇種植戶張軍和愛人正在菌房內查看蘑菇長勢,整齊的架板上排列著無數個菌棒。張軍告訴記者,這處食用菌種植基地已帶動當地54人穩定脫貧,“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的種植規模擴大了一倍”。
保德縣地處呂梁山北段西坡、東部邊緣地帶,屬溝壑區。地勢東高西低,呈一面斜坡,耕地以土石山地、黃土丘陵、河灘階地為主,是山西省忻州市11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2013年之前,張軍和王彩霞夫妻經營大車,但是整天在煤運線穿行,跟車的王彩霞比開車的丈夫更提心吊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思來想去,二人決定改行。
2013年,張軍全家用多年積蓄投資4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起了蘑菇培養基地。為盡快掌握種植技術,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張軍夫婦,一邊利用網絡、光盤、書籍學習相關知識,一邊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經驗。在忐忑不安的期待中,第一批蘑菇成熟了。
到農貿市場的第一天,張軍培養的蘑菇就以優惠的價格和上乘的品質獲得市場認可,顧客絡繹不絕,同行都來這里批發。正在夫妻倆干勁十足的時候,第二批蘑菇出了問題,菌棒發生霉變,大部分壞死,損失近5萬元,第一批的盈利全部貼進去還不夠。仔細研究后,夫妻倆找到失敗原因,原來是消毒不到位,菌棒被雜菌污染。此后,每換一批菌棒,夫妻倆都嚴格消毒,再沒出現過上述情況。
多年的蘑菇種植使張軍夫妻二人獲得了豐富的菌類種植經驗,2017年,王彩霞開辦了兩期蘑菇養殖講座班,來聽課的學員有150余人,王彩霞因此獲得當地婦聯授予的“巾幗致富帶頭人”稱號。在她的幫助下,保德縣出現暖泉村袁向向、袁家里村賈萬陽等一大批蘑菇種植戶。
2017年,保德縣政府為張軍夫婦投資20萬元扶貧款,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基地+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帶動18戶貧困戶、54人脫貧。張軍介紹,基地每年給每戶貧困戶1000斤蘑菇,可自賣也可讓公司代賣,年底每人再額外分近一百斤蘑菇。按照每斤蘑菇均價4元計算,每戶貧困戶至少收入4000元,穩定脫貧。
另外,在蘑菇種植采摘環節,基地還為貧困戶提供短期就業崗位,貧困戶利用空閑在基地打工,每天可獲得收入120元,一般雇傭時間為一個種植周期,即半個月。
目前,張軍的食用菌基地規模已達2300余平米,一次可培養菌棒45000余個,一年產蘑菇40萬斤,僅2018年前7個月就已收入20萬元,且產出的蘑菇很少滯銷,山西河曲、陜西府谷等周邊縣的購買者都直接打電話預定蘑菇。今年,保德縣政府鼓勵張軍夫婦繼續擴大規模,他們準備再建一個地下菌房,修建冷庫,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