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深度貧困村農戶搬遷后,有后續產業支撐,實現可持續發展,穩定增收,如期脫貧,該縣共整合各級資金4000多萬元,在移民搬遷安置點附近,就近流轉土地約800畝,為41個深度貧困村、1300多個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和400多戶同步搬遷戶中有勞動能力的每戶建設一個食用菌大棚,總建設規模1600個。為了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工程,該工程6月6日正式開工,7月下旬投入生產,實現當年建棚、當年投產、當年收益。大棚建成后,41個深度貧困村分別組建一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并組建成立聯合社,抱團作戰,形成合力。合作社在聯合社的統一安排部署下,負責組織社員生產、管理;安排菌菇采收,做好分級收藏,健全賬務;積極協調和順縣順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做好菌棒的如期供應,并以保底價10元/公斤,回收基地全部產品。投產后,預計每棚可實現純收入2.1萬元以上,農民僅此一項實現人均收入7000元。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項目的實施,是深度貧困村村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為搞好菌棒入棚前大棚場地平整、菌棒上架及日常生產管理工作,確保平菇在出菇階段科學管理,提高扶貧搬遷農戶種植食用菌技能,和順縣農村工作委員會于近日對該縣6個鄉鎮41個搬遷村的1355名搬遷農戶進行易地搬遷后續產業食用菌技術全覆蓋培訓。
此次培訓特邀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趙照林等4位教授,就平菇種植技術進行現場講解,培訓形式采取逐村理論教學和該縣鳳臺片區、南關片區現場實踐操作,使培訓更具有實效性。
種植食用菌大棚的農戶通過這次技能培訓,對發展食用菌產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增強了農戶對易地搬遷后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使菇農能嫻熟地掌握食用菌生產技術,讓食用菌產業成為該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致富產業和增收渠道,助力移民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