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們在科技創新、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的探索中從未止步。我們沒有用到過龍泉一根木頭,卻在綠水青山間捧出了‘金飯碗’”。日前,從事食用菌產業31年的“金針菇王”———葉圣益,跟記者談論起公司和當地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歷程,感慨萬千。
葉圣益是浙江雙益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公司年生產新鮮金針菇4000多噸,在G20杭州峰會期間成為專供食材,提升了我市乃至整個麗水地區的食用菌品牌,帶領菇農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食用菌產業是龍泉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產量及產值持續位居全省第一。早在1986年,龍泉市袋料栽培香菇項目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1987年,39歲的葉圣益,從分管鄉鎮企業的原八都區副區長崗位上辭職下海,成為當時第一批下海經商的官員。
葉圣益回到老家竹垟畬族鄉,聯合6戶農民籌辦起龍慶景最大的袋料香菇廠,邊實踐邊探索袋料香菇栽培和烘菇技術,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開始了他充滿挑戰的農業產業化之路。當年,香菇廠就取得了5萬元的經濟效益,打響了袋料香菇生產第一炮。
葉圣益利用自身積累的機械 知識結合香菇脫水實際,潛心研究和反復試驗,終于在1990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代6JH節能型香菇烘干機。此后,他又潛心食用菌工廠化、自動化生產機械的研究。由于這種技術當時在國內還是首創,很多技術都得靠自己解決,其中還牽涉到食用菌、機械、電子、制冷、建筑學5個專業,在旁人看那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但葉圣益不服輸,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硬是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研發出了食用菌工廠所需的拌料、送料、裝瓶、滅菌、搔菌、挖瓶、控溫、調濕、制冷等11種設備。工廠化生產的原料全部采用玉米芯、棉籽殼、茅草等,實行“無木化”栽培,僅一條生產1000噸金針菇的食用菌生產線,每年就可節省3000多立方米木材。產品每年經農業部檢測,17項農殘指標全部合格,即農殘檢測為“零”,連檢測人員也為之叫絕。
如今,70歲的葉圣益逐步將公司的生產經營交給女兒葉松梅打理,但在科技創新研發和宏觀管理上還是親歷親為。從去年開始,又開始不惜代價探索靈芝工廠化栽培技術。
“現在,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的深遠含義。”葉圣益深有感觸地說,現在企業生產的金針菇質量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這是好水、好空氣、好生態才能締造出的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