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走進有“中國雙孢菇之鄉”美譽的莘縣,沿著筆直的公路前行,沃野田疇之間,
食用菌比比皆是。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鎮,聊城市近年來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加工企業105家,各類食用菌專業合作社54個,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山東省前列,逐步形成了以平菇、雙孢菇、草菇、雞腿菇、靈芝為主導,黑木耳、姬菇、杏鮑菇、白靈菇、秀珍菇等多品種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市食用菌總產49.4萬噸,產值達16.1億元。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聊城蔬菜產業中最具發展活力的增長點。
草棚育菇到“蘑菇工廠”
眼下,正值雙孢菇采摘季。1月22日,在陽谷縣金斗營鎮的華宇食用菌種植基地,一籃籃雪白鮮嫩的雙孢菇正在裝車,不久,這些美味將出現在南方一些城市的餐桌上。
華宇食用菌種植基地成立于2017年,投資400余萬元建成智能化恒溫菌棚29座。“傳統草棚都是季節性栽培,每年一季且產量低。我們通過改裝通風系統和菇架,把雙孢菇種進‘空調房’,由于棚內常年保持在15℃至18℃,因此一年可種三季。”基地負責人賀增貞說。
去年7月,聊城市舉辦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班,邀請荷蘭兩位頂級農業專家為180余名農技人員、種植戶傳經送寶、答疑解惑,學員實地參觀了莘縣富邦菌業有限公司等標準化、規模化企業。
“像食用菌這種需要大面積科技推廣的產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市農科院理事長王紹軍說。去年以來,聊城市先后邀請國內業界知名專家來聊授課,組織召開各種技術培訓會30余場。通過一手抓科技共建、一手抓市縣鄉村企五級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為食用菌新技術找到了高效推廣的平臺。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成長
1月14日,全市食用菌行業的30多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強強聯合,與市農科院結成“聊城市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產業聯盟的成立既是各方優勢互補的共贏之舉,也是搶抓機遇的務實之舉,更是引領創新的戰略之舉。“雖然聊城市食用菌產業體量大,但仍面臨品種少、技術差、鏈條短、效益低等瓶頸。下步,我們將整合多種資源,開展從良種、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食用菌產業整體競爭力。”王紹軍說。
為實現食用菌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聊城市積極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由市農科院牽頭,成立食用菌創新團隊,省食用菌創新體系崗位專家曹修才擔任主持人。食用菌創新團隊先后赴福建、浙江考察,形成調研報告,為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莘縣富邦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益勝說:“我們現在建有周年化出菇棚72間,日產雙孢菇8噸,年產優質菌種300萬瓶、蘑菇培養料5萬噸。”宋益勝打算依托市里的產業聯盟和創新團隊,把富邦菌業繼續做大做強。
從科技投入到產業創新
聊城市緊密對接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研發推廣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市農科院編寫的《平菇熟料栽培技術規程》《平菇菌種制作技術規程》等5項食用菌技術規程入選山東省2018年農業地方技術規程;新立項“食用菌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和“綠色食用菌初深加工技術和銷售策略的研究與推廣”2個課題,總經費90萬元;“閑置菜棚草菇輕簡化高效栽培及菌渣利用關鍵技術”榮獲聊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累計推廣面積4.5萬畝,增收8.2億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農科院投資50萬元整修了原生物中心實驗室,抽調儀器組建了食用菌科研中心,建設菌種保藏室、全產業鏈研究室、病理實驗室、栽培室等10余個部分。市農科院創新基地蘑菇示范園項目正在推進中。
圍繞食用菌最前沿技術,聊城市爭創省級食用菌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發展服務平臺,培植壯大一批涵蓋“育繁推產加銷”的食用菌龍頭企業,把這一傳統產業打造成創新型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