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有錢了,殺雞宰豬準備著過年哩!”1月23日上午,記者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長角村,村黨支部書記段建亮樂呵呵地對記者說:“買年貨、添新衣,村民們三天兩頭往城里跑,再不開這個會就找不齊人了!”
阜平是革命老區、國家級貧困縣。段建亮介紹,長角村有155戶454口人,其中建檔立卡戶(貧困戶和脫貧戶)133戶430人,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派駐工作隊對口扶貧村。
在“大隊部”里,記者看到國旗高高飄揚,準備給村民發放的干果禮包堆成了小山,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踴躍發言。
“種香菇的賺錢少了,我出工也少了,這個事兒咱得說道說道。”貧困戶王天保搶著發言。
香菇大棚是村里的扶貧產業。2016年以來,該村先后發展香菇大棚47個,占地55畝,涉及29戶,高峰期每天用工100人左右,多是村里貧困群眾,年總收入200多萬元。2018年,受市場等因素影響,香菇產業收入略有減少。
“任何產業在發展中都難免遇到困難,我們正在向有關部門申請補貼,幫助大家挽回一部分損失。”駐村第一書記馬金翠分析說,一方面是栽植香菇菌棒晚了,質量也不太好,少出了一潮菇,另一方面是今年夏季高溫持續20多天,遇到越夏管理等技術難題。
“菌棒是關鍵。”應邀參加會議的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苗冰松說,“栽植菌棒時節,都在爭搶菌棒。”他建議菇農要積極購買菌棒,村集體也要從合同、資金等方面,調節“大年”“小年”現象。
“俺養的豬肥,殺了260多斤肉,能吃一年嘍。”茶話會后,記者來到王天保家,他掀起缸蓋介紹腌肉,“多少年來,家家戶戶都養豬、殺豬。等冬天下第二場雪時,便殺豬做腌肉,經過泡血、清洗、煨制、油炸、抺鹽,把肉塊兒放進冷涼的缸里,這是過年必備、最大的一件喜事兒!”
據了解,2016年以來,每年香菇收入約200萬元,肉雞、肉牛養殖收入50多萬元。貧困戶入股合作社,每戶每年分紅1200元。2018年,貧困戶又可多分紅700元,并增加村集體收入4萬元。光伏發電為60個貧困戶及低收入家庭每年每戶增收3000元,為村集體每年增收2萬元。荒山治理項目后,每年土地流轉金達76.8萬元。該村是整體易地扶貧搬遷村莊,明年村民將搬遷到交通方便的平陽鎮建置區里。
“精裝修,村民不用掏錢,人均25平方米。”在馬金翠引導下,記者來到“長角新村”,一幢幢灰白色的七層樓房整齊排列。2019年是長角村鄉親期盼已久的“希望之年”,陪同采訪的平陽鎮鎮長羅富明說:“主體和室外的工程基本結束,村民們已經選好了房號,等開春了進行室內工程,村民就可以喬遷新居了。按照規劃,在‘新村’東邊建設家庭手工廠,幫助村民就近務工,增加收入,確保鄉親‘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