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亭縣上關鎮半川黑木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黑木耳種植基地里,新建的標準化廠房已竣工,密密麻麻的黑木耳菌棒排列整齊,擺滿了支架。白色的黑木耳菌絲填充滿了菌袋,含苞欲放,數十名貧困農戶滿懷喜悅地為黑木耳菌棒打眼、掛袋。“春節前我們就能產出20萬段黑木耳三級菌段!”合作社負責人趙敏介紹。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上關鎮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采取“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倡導各村發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成功地讓黑木耳成為上關群眾脫貧的“金疙瘩”。結合去年成功種植黑木耳的經驗,半川村黑木耳種植基地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幾番商量和考察之后,決定擴大生產規模,新建了5個吊段棚,6座發酵室,翻建接菌室1座,現已全面竣工并投入生產。“去年我想來黑木耳基地干活沒招上,今年擴大規模了,需要的人多了,也給了我就近務工賺錢和照看家里機會”。半川村的貧困戶米巧過樂呵呵的說道。
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關鍵是要先富幫后富,一村富帶動全鎮富。半川村黑木耳種植技術成功后,黑木耳種植基地將以半川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技術核心基地,充分發動全鎮其它有種植意愿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以及一般農戶種植黑木耳。同時,通過半川村掌握核心種植技術,大量的生產菌包,向全鎮的貧困戶或者兄弟村進行推廣,由他們進行成品菌包的種植。成品可自行銷售,也可交給黑木耳合作社統一銷售,切實拓寬了群眾的收益渠道,身體力行的帶動全鎮早日脫貧。
產品不愁有銷路,群眾脫貧才有奔頭。上關鎮總結了去年黑木耳的銷售經驗,2019年初,上關鎮黑木耳種植基地與華亭市的各大餐飲企業,農貿市場早早簽訂了長期采購合同。同時,上關鎮設計了黑木耳的統一包裝,將通過打造特色品牌,逐步推廣上關鎮黑木耳品牌的影響力,上關鎮采取了“電商+合作社+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構建以電商平臺和扶貧服務點為主的“線上+線下”雙平臺。徹底打通產品銷售渠道,提升上關鎮黑木耳對外知名度,讓藏在深山人不識的黑木耳,成為上關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