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大市場,一袋袋、一箱箱,從北方運到南方,一二三上車……
近日,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山區一處倉庫門口,一幫人正熱火朝天地將一箱箱自家栽種、包裝整齊的木耳裝上一輛“大平頭”的后車廂,掛著大紅花的這輛車將載著雙鴨山市廣大木耳種植戶的發展信心發往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
一年下來,雖然吃了不少辛苦,但是眼看著銷路不愁了,還能多賺錢了,寶山區七星鎮的木耳種植戶們心里比蜜還要甜,比過年還要高興,他們拉著現場指揮裝車的區鎮領導的手一個勁地道謝。
“這么冷的天,大家干活要注意保暖,更要注意安全啊!”“我們不感覺到冷,心里熱乎著呢。感謝市、區領導的重視,特別是區領導為我們牽線搭橋,我家銷往南方的木耳每斤高于本地市場價7元錢,總共多賣出3萬多元,這下可賺大發了!”七星鎮楊木崗村木耳種植戶宋偉高興地對寶山區區長周傳來說著心里話。
宋偉是村里的種糧大戶,2018年他積極響應區、鎮的號召,帶頭拿出4畝多地培育地栽木耳4萬棒,產出4000多斤木耳。看到賺錢了,市場還好,今年開春他要繼續擴大面積,增加菌棒數量,實現科學栽培,爭取賺更多的錢。
去年,雙鴨山市提出了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發展質量的思路,遵循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寶山區積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發展“黑色產業”當作轉型發展和精準扶貧的重頭戲,因地制宜在全市帶頭發展地栽木耳經濟。
在引進東寧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建設區、鎮、村三級木耳栽培園區的基礎上,區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做好修路、架電、噴灌等先期配套設施,組織農民赴外地實地參觀考察,聘請技術專家做專業指導,通過舉辦培訓班、技術講座、現場觀摩會、典型帶動、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在全區推廣普及地栽木耳種植技術。
一時間,寶山區七星鎮和各街道辦事處以及轄區森工、農墾等地紛紛利用閑置土地發展地栽木耳產業,目前學習東寧木耳產業模式,七星河源、寶誠基地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創建了6個木耳示范園區,全區年發展木耳菌棒230萬棒,木耳產業已粗具規模。
七星鎮鎮長潘濤告訴記者,鎮里在新村山邊建立了50畝木耳生產示范基地,由政府出資修建兩眼機井、架設兩座變壓器,用于服務基地建設。在政策的吸引和技術的扶持下,種植戶成立了聚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當年栽種木耳30萬棒。同時前進、華新、上游、楊木崗等山里四村發揮地理資源優勢栽種木耳15萬棒。
木耳豐收了,要找好市場,賣出好價錢。市、區領導十分關心木耳產業發展,借助“兩山合作”的春風,利用與佛山高明區成為友好城區的優勢,寶山區積極拓寬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區長周傳來利用掛職鍛煉時結交下的人脈資源廣泛聯系,積極爭取高明區政府的支持,對方高價收購寶山區的木耳。目前首批3萬斤黑木耳已開始發往佛山市高明區,春節期間他們的餐桌上擺上東北優質特色的木耳產品。
“我們全鎮去年共生產45萬棒木耳,每棒大概能出1.1兩干貨,按本地市場收購價每斤25元,銷售額在123萬元,每棒利潤在2.75元。如果賣到南方每斤在32元,銷售額在158萬元,每棒利潤提高到3.52元,可增加收入35萬余元。”潘濤掰著手指頭對記者算了一筆對比賬。
潘濤表示,今后鎮里將借助“雙深”、“兩山”合作平臺,引進木耳種植先進技術,適時繼續擴大生產規模,計劃在上游村建木耳菌棒加工廠,并統一打造寶山小園特色品牌,利用實體店和互聯網進行線上線下聯動銷售。
“要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就要不斷解放思想、轉變思維、創新思路,下好轉型發展這盤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聚焦實現雙鴨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十個新’目標,堅定不移走好‘六條路徑’,進一步深入解放思想,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內生動力。下一步全區將繼續發展木耳‘黑色經濟’,以科技引領、規模發展為方向,通過點上帶動、全面開花,在全區更大范圍推廣,加快形成食用菌產業集群,推動寶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區長周傳來的話語里充滿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