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這幾天, 在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街道北汪家疃村的平菇大棚內,蘑菇的長勢沒有因為節日而停歇。在村里有“蘑菇大王”之稱的褚振濤也格外的忙,春節期間,他每天都要準點前往自家大棚。“現在雖然蘑菇價格高,但依然供不應求,為了保證蘑菇品質與口感,我們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褚振濤說。
在褚振濤的兩個平菇大棚,每個大棚高約6——8米,占地面積大約在5畝左右,單是大棚的高度,就比普通的蘑菇大棚高出了近3倍。大棚內,一包包白色的菌棒完全脫離了土地,在架子上排放整齊,全自動的滴管設備能全天保證棚內濕度在90%以上,有了這些條件再加上事無巨細的管理,菌棒兩頭的蘑菇油光錚亮,展現出食用菌旺盛的生命力。
他的蘑菇大棚之所以“紅火”,這些“長在空中的蘑菇”會告訴你答案。
數千個菌棒兩頭出菇,一頭的蘑菇就能長到兩斤左右,而且綠色無公害。這種“溫室立體種植”蘑菇模式,雖然前期投資較高,但優點也更加明顯:收益是普通大棚的好幾倍。每天的出菇量在三四百箱左右,最多的一天出了500多箱。這種立體種植模式,僅第一茬收獲,就能回收菌棒的成長周期內的所有成本,新春佳節,蘑菇的價格漲到了4.5元一斤,每天的收入很是可觀。
發展蘑菇種植,最難的在于管理和技術。“沒有這些條件,很難達到可觀的出菇量,為了讓蘑菇長得好,我和妻子多次外出學習種植、培育技術,現在終于有了一整套完善的種植模式。”褚振濤表示,等忙完這一陣兒,他會舉辦“蘑菇課堂”,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教給更多的人,帶領更多的人致富。
“特別感謝村里幫我流轉土地,提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幫助我建起了大棚。”褚振濤說,2018年他回到家鄉北汪家疃村成立了山東菌樂菇食用菌有限公司,在村里的溝通協調下,流轉了北汪家疃村和褚家疃村大約100畝的土地,蓋起了蘑菇菌種培育大棚,主要以種植平菇,發展高效農業。
如今,看到種植
平菇的可觀前景,北汪家疃村周邊村莊也有不少人加入了平菇大棚的種植行列。“從菌棒制作、種植管理、存放、銷售等環節我們都不用操心,蘑菇長出來運到這里直接就賣出去了,我對以后的發展也有信心。”劉家疃村的平菇種植戶曲新就是看到了平菇的種植前景而入行的。
“擴大種植規模,爭做膠東最大的平菇種植基地。”嘗到甜頭的褚振濤信心百倍,在褚振濤承包的土地上,一個棚高8米,長102米,寬22米,占地五畝的大棚已雛形已現,待到建成后,這個雙層空間的種植大棚又將成為新年里的一個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