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用菌產業在山東歷城區多個村莊鋪開。這些菌類不僅吹著空調、喝著純凈水長大,還享受著5G技術帶來的“保姆級”服務。除了“基礎款”,金耳、羊肚菌、赤松茸、灰樹花等高附加值食用菌也在自有實驗室、菌棒廠的加持下進入種植戶的家門。
智能化種植,食用菌產業在多個村莊鋪開
歷城區霍家流村人少、地少,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發展產業很難。2023年10月,村里和歷城區食用菌協會搭上線,發展食用菌產業。現在,霍家流村建成了兩個溫室,雖然還在摸索經驗階段,但已經能預料到未來的好“錢”景。目前該村種植的香菇主要供貨給電商、社區團購,不愁銷路,每個菌棒能長好幾茬,收益比較可觀。未來能給村集體增收每年10萬元左右,還能帶動老年人就業。
霍家流村黨支部書記霍加振介紹,食用菌的生長環境非常重要,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會直接影響菌菇外觀和口感。霍家流村溫室種植香菇采用智能化管控系統,只需要按照設置好的參數調節,平時遠程用手機就能控制溫室里的環境,很省心。
在歷城區朱家莊村“5G智能菌菇方艙”里,一朵朵晶瑩剔透的銀耳如雪蓮般綻放。這個外觀像集裝箱又科技感十足的小房子,同樣配備了智能化管控系統,空調吹出來的風都帶著清甜的味道。歷城區食用菌協會會長孫廷震介紹,“給銀耳的生長環境增加濕度,用的都是純凈水,所以口感特別好。”
高校專家助陣,菌棒實現自產自銷
孫廷震2020年從云南回到家鄉朱家莊村,把分散的土地整合利用,改造建設了20個溫室大棚,為朱家莊村帶來全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歷城區食用菌協會的成立,朱家莊村也成為全區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總部”。
孫廷震表示,近幾年,食用菌市場需求不斷上漲,尤其是對于歷城區來說,發展食用菌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城區種植草莓、蔬菜歷史悠久,但長期種植容易產生重茬,導致病蟲害增加,農產品品質下降。各村閑置的大棚非常多,把這些大棚利用起來,形成菌菜輪作、菌莓輪作、菌果輪作。
程家莊村的金耳、萇家莊村的竹蓀、堰頭村的平菇……近一兩年來,歷城區不少村莊都加入食用菌產業,“5G智能菌菇方艙”成了村里的獨特風景。
“為了讓菌棒的成本降下來,我們還在朱家莊村建設了菌種生產廠,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孫廷震帶記者參觀了各種設備都已調試完成的工廠,有實驗室、培養室以及自動化滅菌、傳送設備,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每天能生產2萬個菌棒。“從實驗室里挑選菌種,放進發酵罐進行‘復制’,最后將菌種注入菌棒,相比從市場上購買能節省不少成本,讓種植戶直接受益。”孫廷震說,菌棒的原材料可以是樹枝、秸稈、木屑、麥麩,各個村就能自己利用這些原料種植,完成使命的菌棒還能作為有機肥還田,形成完整的生態鏈。
同時,歷城區食用菌協會與諸多專家、高校合作,產學研融合發展為歷城區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發展庭院經濟,讓產業“兩條腿走路”
“將來可以擴大種植規模,讓小朋友來研學,體驗食用菌的種植和采摘……”霍加振和孫廷震暢想未來,農文旅融合的新思路逐漸打開。隨著歷城區食用菌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個想法落地不再遙遠。此外,發展庭院經濟,也是目前各村在拓展的食用菌種植新路徑。
“拿我們村來說,閑置的房屋、院落很多,村民可以改造房屋進行小規模食用菌種植,實現勞動成本較低的增收致富。”孫廷震說,“5G智能菌菇方艙”是便于庭院經濟發展的新手段,村民可以根據自家院落的大小進行定制,由協會進行種植指導和智能化設備的參數調試,“現在已經有幾個村作為試點引進了庭院種植項目,30平方米的房間改造后,每月收入約3000元。”
孫廷震認為,庭院經濟發展起來,歷城區的食用菌產業就能實現“兩條腿走路”差異化發展——平菇、香菇、銀耳等種植難度較低的普通菌類主要由種植戶負責,金耳、羊肚菌、赤松茸、灰樹花等管理難度大的高附加值產品由專業合作社負責,實現食用菌產業結構的優化。
據了解,2023年11月印發的《濟南市支持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中,提出“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區位優勢,將濟南打造成為專業化食用菌菌種菌包(料)生產輸出地”,還對發展食用菌種植的村、企業有一系列資金扶持政策。智慧化加持下的“小蘑菇”,正闖出一條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光明之路。(來源:舜網-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