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2019年5月10日零時,美方已確認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此次加征關稅針對的是2018年9月301措施所覆蓋的2000億美元自華進口貨物。2018年7月10日,USTR公布了原始2000億清單并稱將對該清單的產品加征10%關稅。該清單涉及6031個稅項,既包括半導體、化學品、藥品、電機電器設備等高端制造業行業,也包括木制品等低端制造業以及食品、家具等消費品。至此,這場歷時90天,在持續11輪之后,中美貿易談判最終沒有迎來峰回路轉,至此,新一輪的中美貿易戰正式宣布打響!對于
來說,在中美貿易戰中,中國出口美國的食用菌產品主要是香菇、蘑菇罐頭等,出口產量、產值雖有小幅上漲,但所占總出口的比重呈下降趨勢,這次貿易戰短期看來對行業影響應該還不算大。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出口美國的
香菇 價格都比較低,2017在出口的比重中所占份額較小。在2017年我國香菇出口國家和地區中,中國香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東亞、東南亞市場占到95%以上。這說明我國香菇出口的主要方向還是在亞洲國家。因此,貿易戰對中國香菇產業幾乎沒有影響,對中國菇農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但我們也不要高興太早了,中美貿易戰表面上是貿易之爭,實際是大國崛起的制高點之爭;表面上是貿易順差之爭,實質是高科技產業之爭,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之爭。其核心起因之一在于知識產權的發展不均衡及其分歧,雙方爭奪凸顯出高科技的戰略制高點為必爭之地。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生產國和消費國,總產量占到世界的80%以上,屬于食用菌大國,但距離
食用菌 強國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食用菌菌種被國外幾乎壟斷,歐韓的是木腐菌、歐美是草腐菌,我們自有知識產權的品種還沒有。比如香菇作為國菇,實際上在中國大面積地區都在種植香菇,但是根據目前使用的情況看,基本上都是從日本引進的最早的香菇品種繁衍下來的,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另外,就是我們工廠化雙孢菇品種幾乎都是從歐美進口的,美國施爾豐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菌種生產商,每年為全球雙孢菇企業提供優質菌種,目前,國內較大的工廠化雙孢菇企業很多都用的施爾豐公司菌種,一旦美國加強雙孢菇菌種的知識產權保護的話,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打擊無疑是致命的,為此,加強菌種的自主研發,提升菌種的科技含量,這應該是這次貿易戰給食用菌行業帶來的觸動,飯碗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食用菌的菌種應該形成產業可持續的起點,也應該緊緊抓在我們自己手里才可以。
另外,既然貿易戰對食用菌出口企業會帶來一定的陣痛,其實,出口企業可把重心由國外轉向國內。開發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食用菌產品,打造和培育自主品牌,全面建設銷售渠道,內外并重,實現“兩條腿走路”。目前,國內食用菌市場產銷旺盛,食用菌餐飲文化日漸興起,吃食用菌正成為消費新風尚。同時,食用菌是產業結構調整新的選擇,大健康產業新的抓手,精準扶貧新的路徑,成為農業領域僅次于糧、油、果、菜的第五大作物,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中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此外,盡管我們出口美國食用菌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食用菌新興市場開始崛起,如南美洲(巴西)、澳大利亞和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重視食用菌生產,這些國家目前食用菌種植處于發展初始階段,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我們可以通過出口轉移,把原來銷往美國的食用菌產量轉嫁到這些國家和地區,也不失為一種經營策略。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于貿易戰,我們應該用唯物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可能影響一小部分傳統出口企業;但有利之處在于可以進一步逼使食用菌產業升級、重視和擴大內需,進一步發展自主科技創新和增強自主知識產權實力。對于我們加快食用菌菌種、機械設備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推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針對我國食用菌行業科技落后的現狀,我們要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尤其是在菌種培育、機械裝備國產化、大數據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提高食用菌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
貿易戰,美國人可以不吃中國進口的香菇,從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口,但不好意思,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香菇也是從中國出口去的,還有一些還是中國菇農種的。另外,中國裕灌公司去年9月份收購美國施爾豐公司后,2019年3月份裕灌子公司施爾豐公司又在江蘇淮安開工建設食用菌菌種研發基地。在小編看來,中美食用菌企業之間在業務開展上近年多有合作與交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因此,貿易戰對于雙方來說都沒有好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為此,小編希望貿易戰能早點達成和解,中美食用菌產業的交流與合作能更順暢些!
關 鍵 詞:
食用菌
相關資訊:
食用菌行情 食用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