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期正式對外公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日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意見》明確鄉村產業的內涵特征、發展思路、實現路徑和政策措施等,是指導鄉村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建立協調推進機制,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加快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產業發展有了綱領性文件
“總體上看,鄉村產業也存在產業門類不寬、產業鏈條不長、要素活力不強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亟需加強引導和扶持。”余欣榮說,《意見》明確了鄉村產業“抓什么”“怎么抓”等問題,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鄉村產業發展綱領性文件。
據了解,《意見》概括起來有三個特點:
第一,鄉村產業定位更加準確。《意見》明確,鄉村產業是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體系。鄉村產業源于傳統種養業和手工業,主要包括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等,具有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供應鏈健全以及農業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價值深度開發、鄉村就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等一系列特征,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
第二,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更加清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以科學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空間結構。強化縣域統籌,推進鎮域產業聚集,構建縣鄉聯動、以鎮帶村、鎮村一體的格局。二是以產業融合增強鄉村產業發展聚合力。發掘新功能新價值,培育融合主體、催生融合業態、搭建融合載體、建立融合機制,發展連接城鄉、打通工農、聯農帶農的多類型多業態產業,讓小農戶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三是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增強鄉村產業持續增長力。發展鄉村綠色產業,健全綠色標準體系,培育提升產品品牌農業品牌,強化資源保護利用,讓鄉村產業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杠桿”。四是以創新創業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改變過去鄉村產業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傳統要素發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拓寬創新創業領域。
第三,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要求更加具體。《意見》強調,各地要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把鄉村產業振興作為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要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
在“錢、地、人”方面提高政策“含金量”
《意見》在以往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集成、延伸、拓展、細化和實化。余欣榮表示,針對提高政策“含金量”,在“錢、地、人”三個方面力求打出“組合拳”。
具體來說,在“錢”的方面:一方面,健全財政投入機制,特別是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的比例。經過測算,這一比例的提高將會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同時,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需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設立鄉村產業發展基金。另一方面,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意見》重點提出了要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重點支持鄉村產業。初步測算,這項措施將會增加10萬億元以上的縣域貸款余額。
在“地”的方面: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時候,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開展縣域鄉村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入鄉創新創業。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及融合發展,這方面盤活后,就會更好地拓展鄉村產業用地空間。
在“人”的方面: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興辦產業,加大農民的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院校擴大農村定向招生。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的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實現股權分紅等激勵措施。
推動農村金融更好地服務鄉村產業
對于金融服務鄉村產業發展,近年來各地做了一些有益探索。“我們進一步總結以往的經驗,推動農村金融更好地服務鄉村產業。”余欣榮說,《意見》對此作了一系列規定。
一是改革農村金融體制。為了進一步有效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提出縣域金融機構要將吸收的存款收入用于當地,優先、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等。
二是創新鄉村金融服務。包括在抵質押、信息化服務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農村特點的支持措施,包括信息體系建設、支持產業大戶和龍頭企業等相應的一些政策。
三是健全財政投入機制。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鄉村產業發展基金,重點用于鄉村產業技術創新。
余欣榮相信,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會更加有利于農村特別是縣域范圍內鄉村產業的發展,從而服務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
鼓勵支持更多工商資本投入鄉村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強調,工商資本是鄉村產業發展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資本每年投入鄉村產業的投資都在萬億元以上。今后,還要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更多資本投入鄉村。重點做到“三多”:
一是多辦一些農民“辦不了、辦不好”的產業。工商資本進入鄉村,要堅持立足農業、服務農民,投資興辦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要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賺。只有這樣,工商資本在鄉村才能立住腳,也才能持續發展,才能贏得農民的歡迎和社會的支持。
二是多辦一些產業鏈條長的產業。工商資本的資金實力強、市場信息廣、經營理念新,我們要引導工商資本發展適合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種養業,特別是要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產業,通過打造全產業鏈,形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領軍企業。
三是多辦一些帶動貧困戶的產業。工商資本逐利是本能,投資鄉村產業賺錢是應該的。同時,到貧困地區帶動農戶脫貧致富,也是應該的。我們提出要引導工商資本到貧困地區或者其他欠發達地區投資興業,吸納農民就業、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等,這樣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貧困戶富裕起來。
“當然,工商資本進入鄉村,也要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不得違規占用農地或耕地從事非農產業,也不得侵害農民財產權益。”曾衍德說。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意見》提出,力爭用5至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余欣榮對此表示,這是我們對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規律、地位、作用新的認識。這個指標是指向性的,也是制度性的。提出這個指標,主要基于三點考慮:
一是適應產業發展新趨勢。當前,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配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將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服務業等滲透交叉,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動、資源集約配置。可以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繼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之后農民的“第四次創造”。
二是突出農業農村地位。在現行的統計制度中,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這是傳統的種養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結構的升級,種養業增加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這些延伸、交叉、融合的產業增加值統計起來,比重就很大。通過對一些中西部地區測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已經占到了縣域生產總值的50%,即使在一些大城市的周邊,也占到了20%。《意見》提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指標,更能夠反映我國農村現代經濟發展內在規律,更能顯示出農業農村地位的重要,以及產業融合發展的取向。
三是完善農業統計制度。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值的指標體系和測算辦法,重點是提出農業延伸的產業、交互的產業,以及農業農村功能價值拓展的產業。把這些產業分類,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并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考核的重要內容。這一統計制度的完善,不僅是統計制度的變革,還是發展方向的指針,更是帶有變革性的意義。
讓鄉村產業成為撬動綠色發展的“金杠桿”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在基本原則中特別強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的路子,讓鄉村產業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金杠桿’。”余欣榮就此提出三點措施:
一要以綠色標準體系引領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在梳理現有標準基礎上,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制定和修訂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新業態等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推進農產品認證結果互認。引導和鼓勵農業企業獲得國際通行的農產品認證,拓展國際市場。
二要以標準化生產推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特別是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整縣推進全程標準化生產,建設一批綠色糧倉、綠色果(菜)園、綠色牧(漁)場,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強化肥、農藥、獸藥及飼料質量安全管理。文件強調要繼續推進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推行水產健康養殖等。
三要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產業。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產業目錄的、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得進入鄉村,不要再撿回落后的低質低效生產。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支持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
為確保鄉村產業的綠色發展,《意見》對供地、規劃、金融等多種制度保障作出了明確規定,從而在積極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保證農業環境不受影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