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和農民切身利益直接相關。未來幾年干什么?怎么干?干成啥樣子?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對鄉村全面振興未來幾年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進行了安排。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振興取得了良好開局,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脫貧攻堅和防止返貧致貧、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但是從全局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就是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短板在農村,關鍵在農村,農村的事情必須優先做好。這個《規劃》,就是要明確我們今后幾年鄉村振興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兒,讓大家按照規劃去落實。
先說目標,總的來說,到2027年,鄉村全面振興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邁上新臺階。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重點要做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城鄉發展格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里包括一體推進城鄉規劃、建設、發展、治理,不能城是城、鄉是鄉,各干各的。還得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分類推進,不能搞“一刀切”。這次《規劃》中提出,“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這個提法以前很少見,估計鄉鎮一級要大發展了。
二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這方面說得多了,要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結合推動落實。
三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增長。這方面主要靠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條,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延長收益等來實現。
四是大力培養鄉村人才。沒有人,啥也干不了;沒有人才,啥也干不好。這方面主要靠培養本地人才、吸引外來人才,同時想辦法讓他們身心都留在鄉村來實現。
五是繁榮鄉村文化。鄉村文化既能改變人的精氣神,也能促進鄉風文明,搞好了還能形成文化產業助農增收,一舉多得。這方面主要通過宣傳引導、完善服務、保護傳承等措施來推進。
六是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這包括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這不僅是節約有限資源的需要,也是為了讓農民生活得更加舒心,同時也是把鄉村特色優勢做強做大,吸引人才、資金下鄉。與城里相比,鄉村獨一無二的優勢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
七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增進農民福祉。這是為了讓農民在村里就能生活得跟城里一樣,甚至比城里更舒適,這方面主要還得靠真金白銀的投入。
八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這包括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比如,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等。
九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選好用好鎮村帶頭人,維護鄉村和諧穩定,帶領村民搞建設、謀發展。
鄉村振興未來幾年的重點工作,主要是這九個方面,包括總共34項重點任務。可以說,目標任務舉措都很具體。下一步,需要我們按照這個規劃狠抓落實、有序實施,扎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作者: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常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