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行業有個怪現象:大公司、大基地賺錢困難,散戶和小公司卻相對好賺錢。這明顯和其它行業不同。
按常理來講大公司、大基地規模宏大、資金雄厚,擁有現代化的廠房、高大上的設備、先進的技術、專業的團隊等等,而相比之下散戶和小公司顯得格格不入,看似毫無任何優勢可言。
在其它行業往往是規模越大綜合實力越強,盈利能力越強。然而這個規律在菌業似乎并不成立。現實的情況是小米加步槍的散戶、小公司卻贏過了大公司、大基地。
菌業大公司、大基地為何賺錢難?
一、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長。大型菌企建設有現代化的辦公樓、廠房、凈化車間、養菌室、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購置有大型流水線設備、滅菌爐、數控裝袋機、注水機等生產設備,配套有冷風機、水簾、暖風機等溫控設施;還擁有整套的選菇、加工、烘干、包裝等機械;另外還有運輸車、冷藏車等固定資產。所有這些投入都遠遠大于散戶和小基地。
二、運營成本高,成本沒優勢。散戶和小基地租賃一片土地,搭建幾個大棚,聘請幾個技術員,購買一些簡易設備就可以開張了。而大型菌企從建廠開始要經過層層規劃、審批,除了固定資產投資,還產生大量的管理、運營、財務等費用,還有稅收和各項稅費。折合起來平均到每個菌棒和產品的成本遠遠高于散戶和小基地。同等的條件下因成本過高,投入市場后價格方面沒有多大優勢,很難和散戶、小基地競爭。
三、機制不靈活,船大難調頭。一般情況下公司越大流程和規章制度就越多,這本來是好事,但同時束縛和制約也就更多了。比如生產中出現了問題,散戶、小基地能快速響應,到基地轉一圈就地研究對策、分析原因,就把問題給解決了。而大企業則不然,出現問題要調研、要討論、要開會、要研究、要決策等等,有時部門和上下游工序之間相互推諉扯皮也是常有的事,等處理辦法形成可能已經貽誤了最佳的解決問題時機。這樣的事情體現在很多方面。再比如生產規模定多大?設備該如何選擇?包裝該怎么設計?工資該怎么設定?當家的人多了,有時反而無所適從。再者這么多設備、資金已經投入,不像散戶一樣說不想干就能撂挑子的。
四、經營風險大,不敢出差錯。食用菌是集資金、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為一體的行業。宏觀經濟形勢、氣候因素、市場行情、技術因素、管理水平等都會影響到菌棒的成活率、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對于散戶、小基地而言,即便出點問題造成的損失是有限的,而大型菌企不出問題則以,一旦出現問題造成的損失可能是致命的。所以經營風險很大,輕易不敢出現差錯和閃失。
五、離開補貼,一些菌企寸步難行。眾所周知在扶貧攻堅的特殊背景下,很多地方為扶植產業都盯上了具有短、平、快特點的食用菌。這些年全國很多地方,無論有沒有基礎和優勢,都在熱火朝天的發展菌業。為了短期內可見效果,補貼這種方式無疑是立竿見影。這也就是這些年一些菌企拔地而起的原因之所在。可以說,有些菌企就是奔著補貼來的,根本無心搞實事,若離開補貼生存就有問題,更別提發展了。若真把補貼的資金用到研發上、創新上、生產上就好了。只可惜補貼這里面水太深,門道太多。
六、急功近利,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核心競爭力。由于食用菌產品的特殊性,散戶、小基地種出來的食用菌產品可能勝過大型菌企。而現在不僅是菌企,很多行業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短期行為很普遍,缺乏應有的工匠精神和職業操守,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沒有特色、沒有亮點,都是模式化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七、想干事的人沒有機會,有機會干事的人不干事。現在菌業有個矛盾的事,想真正去搞個新品種研發、新產品培育,卻得不到扶持,自己去搞沒有資源支持,力量也很有限,所以想法再好,志向再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反而是有些有資源、有優勢的一些人卻無心去認真做事。
八、進退兩難,不賺錢也得撐下去!菌業大公司、大基地難賺錢,既然沒有贏利點,但卻在死撐著,為何?其實這中間有很多的苦衷和無奈。既然是企業就不能像散戶那樣隨意,說不干就拍屁股散伙了。首先大型菌企一般都是多元化發展,涉菌業務只是其中一部分,菌業這塊業務失利了,還有集團其它業務做支撐。再者有些企業是當地樹立的一面形象或旗幟,也就是為了迎合扶貧的主題而設立的,因而即便不賺錢,也得繼續干。其次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所雇傭的員工、技術員等不像散戶那樣說開就可以開了。另外有些公司有其它的門路,這點只可意會。
九、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供大于求。其實說了這么多原因,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這些年食用菌跟風發展嚴重,而短期內需求有限,產品供大于求,造成盈利能力減弱。無論什么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而現實情況卻是不少地方只要成績,不顧后果,發展食用菌只重短期利益,只看重產量和規模,沒有品牌、集約化發展的前瞻意識,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競爭力。
說到這里,很多散戶、小基地的可能會沾沾自喜,覺得大公司無非如此。
伴隨著科技進步,有不少食用菌品種如金針菇、杏鮑菇等已經實現了工廠化,這些大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是白熱化,日子并不好過。倒閉、兼并、重組的事件不斷上演。
限于現實條件和自身特殊性,香菇、平菇這些暫時不能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如果有朝一日被攻克了,還有散戶、小基地的天下嗎?現在集中化制棒、分散化生產等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因而難賺錢不代表沒實力!未來食用菌生產還是要依托科技、走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之路。現在很多散戶、小基地只重產量,不重品質,這思想要不得!
食用菌長遠來講是個朝陽產業,但當前任由規模盲目無序擴張,最終損害的還是整個行業。對于散戶、小基地現在來說要做的,就是練好基本功,務實做事,種出好品質菇來,實實在在掙點錢才是硬道理。另外各地在發展產業的時候,不能盲目選擇食用菌,擠占獨木橋。
正視問題,理性發展,才能把食用菌真正做成實實在在的大健康產業,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