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木材,收購水果,用梨木枝條做成衣紐扣,剩下的邊角料磨成粉后做成菌棒種香菇……出生于河北省晉州市鴨梨之鄉的馬召雨,自小便見證了梨果帶給家鄉人的收益,同時也看到因為梨果市場的多變性,一個富裕村如何成了落后村。因此,在同齡人都外出打工時,他選擇留在家鄉,從這些祖祖輩輩留下的梨園中不斷探索新的致富方式,帶動家鄉的梨農們走出了一條“冬閑變冬忙、廢舊枝條育香菇”的致富新路子。
敢想敢干 賺到第一桶金
作為自小在梨鄉長大的“梨二代”,成年后的馬召雨并沒有早早外出打工,而是自己創業做起了木材收購、加工生意。“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做木材收購的,主要是把淘汰梨樹的 主干加工成板材賣給板材廠。”馬召雨告訴記者,當時每年能有二三十萬元的利潤。敢想敢干的勁頭讓馬召雨年紀輕輕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自己富裕了,可如何讓村里人也能增加致富的門路?這是一件令人撓頭的事。馬召雨所在的晉州市總十莊鎮河頭村,全村有1200多戶,多年來,以傳統種植梨果為生,這些年梨果價格較低,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選擇了外出打工,以致全村農業長期徘徊不前。
2007年,他了解到可以把家鄉的廢舊梨樹枝加工成成衣紐扣,就立即著手置辦機器開始生產紐扣,將紐扣賣到浙江等地。以前毫無用處,只能一堆堆、一垛垛當柴燒的廢棄果樹枝條,如今有了新用處。鄉親們也紛紛效仿,做起了梨木紐扣生意。
變廢為寶 種出梨木香菇
為了更好地帶領鄉親們從土地里“掘金”,2014年馬召雨成立了晉州市豐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理事長,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運營方式。同年,馬召雨發現廢棄梨木枝條不僅可以做紐扣,磨成粉末后還可以制成種植香菇的培養基,這讓這個從小在梨鄉長大的小伙子眼前一亮。
“晉州是有名的梨鄉,有著廣袤的梨園。”馬召雨說,每年修剪下來的梨樹枝條大多被堆在路邊或者當柴燒掉,不僅沒有價值,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如今可以培育梨木香菇,并且出菇時間正好是農閑時節,讓梨農們除了梨果再多一份收入。
然而馬召雨的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開始由于經驗欠缺,技術趕不上,再加上買到了假種子、天氣不好等種種因素,虧損嚴重。“可以說,前些年做生意掙得200多萬元,種了兩年香菇全賠進去了。”馬召雨說,賠了錢,肯定不好受,但他堅信這是一條致富的新路子,于是開始不斷參加市、縣農廣校學習,請教專家。
不忘初心 踐行為農使命
在晉州市豐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梨木香菇的種植大棚里,密密麻麻的香菇棒上結滿了傘狀香菇。“梨木屑作培養基的香菇,呈現出較淺的黃褐色,個頭偏小、產量很大,平均一個香菇棒上能結四五十個香菇,多的能結100多個。” 馬召雨介紹說,農戶一個棚能產出梨木香菇4萬斤左右,算下來,凈收入在3萬元-5萬元之間。
“我就是敢創新,敢接受新鮮東西,并且想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帶領鄉親們一起在農村、靠農業掙錢。”馬召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