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縣是云南的東大門和出??冢靥巸蓢〗Y合部,國土面積5352平方公里,人口43.3萬,居住著壯、漢、瑤、苗、彝、仡佬6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5.5%。南部與越南接壤,國境線長75公里。曾經是集“老少邊山窮戰”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富寧縣地處滇東南巖溶高原東部邊緣,山區面積占96%,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并列,大部分地區為嚴重石漠化地區,缺水少土、氣候冷涼,土山區則山高坡陡、地質災害多發。從當地農民的傳統生活習俗來看,富寧縣人民生存環境堅苦、貧困程度深、受文化教育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個過程。在歷史方面,富寧是革命老區,又是十多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的前線,至今仍有人畜不能入內的雷區?;A設施薄弱,也是產業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掛鉤幫扶富寧縣的省直牽頭單位,云南省科技廳自2015年以來,投入4000多萬元幫助定點幫扶的木令村解決了安全住房、人居環境整治、脫貧產業等重大問題,使木令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達到高質量脫貧標準。2018年,根據省委的要求和廳黨組的決定,省科技廳駐村扶貧工作隊將扶貧重點從幫扶一個村轉向培育全縣的扶貧產業。
一、精心調研 選準突破口
2016年,富寧縣把食用菌產業確定為重點培育的脫貧致富新興產業,從福建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成立了云南強豐農業科技公司,當年在全縣試點種植黑木耳26畝,種出來的“黑菇朵”又黑又厚又脆,產量高,吃起來口感十足。專家們一致認為,富寧縣的海拔、氣溫、濕度、光照等自然條件的確十分適宜黑木耳種植。首戰告捷,初嘗黑木耳收獲的喜悅讓很多種植大戶、合作社以及云南強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都對黑木耳產業發展信心十足。2017年,富寧縣將黑木耳栽培規模擴大到1000萬棒1250畝,以村黨總支部書記為代表的產業發展帶頭人掀起了黑木耳產業發展的熱潮,開始帶領群眾大面積種植黑木耳,木貴村委會的方支書就是其中之一,他帶頭種植了60余畝黑木耳,經過前期的準備,11月黑木耳菌棒終于下地了,大家信心滿滿,打起十二萬分精神,仔細管理,期盼著2個月后,地里開出豐碩的“黑花朵”。但事與愿違,第一次收獲的是苦澀:黑木耳菌棒單產低、黑木耳品質差;菌棒大面積污染,不能正常出菇。方支書焦急地說道:“怎么辦,今年的產量低,并且2cm以下的高品質木耳數量不多,我們會虧本,這很影響種植戶們的信心啊。”這種可怕的現象很普遍,菌棒雜菌感染并集中暴發,許多菌棒還沒長出木耳就壞死了,全縣當年的黑木耳幾乎全軍覆沒。殘酷的現實給了滿懷激情的菇農和企業當頭狠狠的一棒!
富寧的自然氣候可以種出高品質的黑木耳,這是已經得到實踐驗證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2017-2018種植季的黑木耳大面積低產甚至絕收?一個才剛剛顯現出希望的新興扶貧產業就這樣消亡了嗎?經過省科技廳全體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認真研究,決定從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入手,探索科技扶貧的模式。
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省科技廳朱新祥同志帶領工作隊員,深入全縣11個鄉鎮100余個種植點,進行實地調研。采集污染菌棒的照片、收集種植戶在種植中發現的問題、詳細了解每個地塊的種植與管理情況,我們發現主要問題在于公司技術力量比較薄弱,菌棒生產質量不過關、公司請來的技術員在富寧‘水土不服’,而當地農民沒有種植食用菌的基礎,加之菌棒下地時節,連續一個多月的綿綿陰雨,菌棒感染嚴重、采收的黑木耳無法干燥,導致只有個別種植戶賺到了錢。
二、周密籌劃打出科技組合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省科技廳駐村扶貧工作隊經過認真調研,發現問題的根源還是都是以傳統思維模式種植黑木耳,沒有建立基本的技術體系,用傳統經驗應對新發生的問題。
云南省科技廳駐村扶貧工作隊在調研了全縣當年100多個種植點的基礎上,將需要解決的問題畫出框圖,為了更具科學性,發揮省科技廳優勢,邀請了吉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科學院、云南省農科院(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昆明試驗站)、云南省農機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北京華珍烘烤系統設備工程公司、云南騰眾新能源公司、云南柏鑫農業科技公司等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專家進行實地調研和取樣化驗、研究,并對種植戶和企業進行了各種方式的培訓。 這些調研結論讓大家堅定了信心,既然有適宜的種植條件,那么一定有辦法破解難題,大家只有一個信念——科技支撐,深挖根源,打破問題瓶頸,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產業發展路子。
2018至2019年,省科技廳連續投入省科技扶貧專項經費650萬元,支持了“富寧縣黑木耳優質高產種植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示范”、“富寧縣黑木耳產業技術標準研發及應用示范”兩個省科技計劃項目,解決了黑木耳菌種擴繁、菌棒生產、培育、農戶種植技術規程、黑木耳人工輔助干燥設備、廢菌棒資源化技術問題,已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強豐公司也投入7000余萬元資金,建成了目前云南省內技術水平最高、生產規模最大的黑木耳菌棒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棒,菌棒生產的質量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天氣的影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科技廳工作隊的積極協調下,經過反復溝通、磨合,云南強豐農業科技公司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正式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業技術合作關系,以省農科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為主,聯合昆明食用菌研究、云南省微生物研究、云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等單位,與強豐公司共同開展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研發和推廣,目前在多品種多季節栽培技術、廢菌渣資源化利用、針葉林廢木屑栽培基質、種植技術培訓和服務等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東西部協作的產業資金也跟進支持,整個富寧食用菌產業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2019年,強豐農業科技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這個邊境小縣一顆耀眼的企業新星。
先進的生產廠房建起來了、專業的種植技術培訓開展起來了,“露天全光地擺種植”、“竹子拱棚擋雨地擺種植”和“鋼架大棚吊袋式立體種植”等多種種植方式因地制宜全部喜獲豐收。
2019-2020年種植季的臘月,大地沉睡,萬物寂靜,而此時的地里卻熱鬧萬分,一個個嶄新的晾曬蓬里面人頭攢動,雖然木央鎮的冬天時常見不著太陽,但是當地通過學習后搭建起來的晾曬棚發揮了大作用,看著大小適宜、顏色飽滿、耳形優美的干木耳,大家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個月的付出總算有了殷切的回報。方支書說:“今年我們的干木耳90%以上都是優質,算下來今年能賺10萬元左右。”集鎮所在種植基地的龍祥主任欣喜地介紹說。
歷經五年風雨,在省科技廳強力幫扶下,富寧縣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迎來曙光,建立了完整的研發、生產技術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產業化基礎已經具備。2019年,強豐公司共生產優質黑木耳菌棒586.6萬棒,其中富寧縣共下地黑木耳冬耳種植560畝446.25萬棒(其中長棒16.2萬棒、短棒430.05萬棒),分布當地5個鄉鎮35戶種植戶(合作社),共采收黑木耳干耳240余噸;完成2020年春耳下地種植20畝15.3萬棒,分布在里達、木央2個鄉鎮5戶種植大戶(合作社),共采收黑木耳干耳50余噸,提供菌棒和技術帶動周邊廣南縣、西疇縣以及紅河州、貴州省種植125.1萬棒,所有產出的黑木耳除農戶自銷之外,強豐公司全部回收,收購價一級品為65元/kg,基本上所有種植戶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每個菌棒平均產干木耳達到50g,種植管理得好的種植戶每畝黑木耳純收益達到1萬元、每個鋼架吊袋大致2萬元以上。公司還利用兩個合作社的菌棒培育房閑置期試種鹿茸菇成功,截止2020年7月已生產鹿茸菇503萬袋,已采收鮮菇1260000kg,毛收入1500萬元。2020年的菌棒生產已經開始,根據種植戶現在的種植計劃,2020年黑木耳種植面積將達到1000萬棒(8000棒/畝),羊肚菌、球蓋菇、平菇等其它食用菌種植面積500畝,鹿茸菇1200萬袋。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將為富寧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