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富民”理念,在謝俊鋒探索建議下,縣上立足域情實際,依托資源優勢,把木耳產業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多年來,柞水縣副縣長謝俊鋒牽頭制定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兩借兩還”利益聯結模式,健全完善風險防范保障機制,柞水木耳形成了從菌種研發、菌包生產、精深加工、銷售終端、倉儲物流、廢棄菌包利用到信息服務的全產業鏈條,成為當地脫貧攻堅關鍵支撐。
如今,柞水全縣受益于木耳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增收的貧困戶達到6944戶,占全縣貧困人口總數的67.7%以上。
5年前,柞水縣有貧困群眾13644戶4287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4.04%,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把什么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是個非常重要而且關鍵的問題。柞水也曾提出并發展過不少產業,但最終因成效不明顯并未發展開來。
為助力脫貧攻堅,柞水縣副縣長謝俊鋒懷著滿腔熱情,主動扛起重擔,與干部群眾一次次促膝交談,與專家學者一次次研究論證,組織部門及技術人員一次次外出考察學習,一張藍圖在他心里逐漸清晰起來—— 柞水是木耳最佳適生區,群眾有種植木耳的習慣,柞水木耳形好肉厚、營養豐富、市場緊俏,且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他的建議下,縣委縣政府結合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限制開發的實際,最終選定木耳作為全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并確定由謝俊鋒主抓推進。
為推進小嶺鎮金米產業園木耳智能大棚建設,謝俊鋒流轉土地300畝,52個大棚和17760平方米連棟膜大棚拔地而起,為全縣木耳產業發展帶了好頭。
“是謝縣長讓我們從木耳種植的‘門外漢’變成了掌握技術的‘土專家’,由畝收入不足千元變成了上萬元。俺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底氣更足了,一切都要感謝‘木耳縣長’”!曾經因土地被流轉而在背后大罵的村民,現在都心懷感激。
木耳產業的規模擴張,資金是保障。為解決資金瓶頸,謝俊鋒積極協調、統籌整合扶貧專項資金等涉農資金3.6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1億余元,投向木耳產業,相繼實施木耳小鎮、木耳博物館、木耳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建成40余個木耳產業基地,1500余個木耳大棚。
為確保木耳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經謝俊鋒提議,縣上組建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國有企業,每家分別負責建設1條年生產能力2000萬袋的木耳菌包生產線,全程化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加工、倉儲、銷售、廢料回收等服務。如今,柞水縣共成功引進非公企業35家,發展專業合作社303家、家庭農場40家。
步入柞水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智能連棟大棚,記者頓覺耳目一新:依據農業生產智能化系統實時顯示木耳生產棚內外溫度、濕度、PM2.5、風向 等生產關鍵因素的優勢,可根據實時數據電腦分析,自動控制通風、遮陽、噴水等環節,實現了大棚操作的實時化、智能化。
智能連棟大棚吊袋生產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木耳栽種技術,得益于謝俊鋒搶抓科技部定點幫扶機遇,采取“三聯三幫三帶”科技扶貧方式,引進建立了李玉院士工作站,建成了木耳大數據中心、木耳研發中心、木耳博物館,培育研發了多種適生木耳原種,建成了木耳深加工產品研發基地,開發出了木耳脆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種市場暢銷的新產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的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謝俊鋒還大力推廣“木耳保險”,建立快速理賠機制,確保群眾產業發展利益不受損、能增收;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聘請專業技術員,選聘10名木耳技術專干,設立38名木耳公益專崗,組建15個技術指導組,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利用木屑、果枝加工菌包,堅決不碰生態紅線,引進深圳宇峰生物顆粒有限公司,建設廢舊菌包循環再利用項目,實現資源重復利用,保護生態環境。
創新木耳產品市場營銷方式,同樣可以減少木耳積壓風險。謝俊鋒堅持“廣推介”與“建網絡”并重,“線上”“線下”同發力,發展各類電商平臺81個,促進柞水木耳上網、入市、銷全國;堅持“大屏幕”與“大舞臺”并重,被列入2019年第一批全國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堅持“生產端”與“消費端”并重,研發木耳系列產品,開發木耳宴,舉辦木耳節會,建設以木耳為主題的西川木耳文旅小鎮,柞水木耳文化、品牌價值不斷彰顯。
如今,柞水累計發展木耳1.58億袋,生產干木耳7000余噸,實現總產值5億多元。受益于木耳產業,柞水全縣累計實現51個貧困村出列、 13406戶42088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44.04%降至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