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業項目,不可能一兩年就賺錢,要沉下心摸索,積累經驗,才可以摸清門路”這是鄆城縣嫻碩谷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淑全曾說過的一句話。而此時,遠在山東鄆城縣侯咽集鎮棗杭村,23個現代化菌菇大棚里,工人們正忙著食用菌的采摘、分揀、包裝等工作,各道工序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王淑全1984年出生于山東鄆城縣侯咽集鎮棗杭村,由于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初中畢業后他便在外打工,從事水電暖安裝工作,在打工期間,王淑全萌生了闖出一份事業、改變家鄉面貌的想法,懷揣這份夢想,王淑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經驗。先后流轉了200余畝土地,從事糧食類作物的種植。開始了一邊打工一邊從事農業的生活。在忙碌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最終卻發現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然而,失敗并沒有讓王淑全打消繼續堅持下去的念頭。2016年,通過第一書記工程以及鄆城縣農業農村局一村一品、促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王淑全“與菇為伍”,開始了他“不可能一兩年就賺到錢”的二次農業創業。
2016年,剛開始從事食用菌培育的王淑全,嘗試性地建設了兩個食用菌簡易棚,培育雙孢菇和草菇兩個品種。
“剛開始種植食用菌,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技術,憑經驗種植的食用菌菇產量低、質量差,當地‘第一書記’了解到我的情況后,積極帶我去莘縣、曹縣等地方學習,仔細詢問當地食用菌產業的投資發展模式,后來又特地找到聊城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專家,為我進行長期技術指導。”提起創業之初,王淑全眉頭稍皺,語重心長地介紹了起來。
據了解,經歷了“一兩年不賺錢”的摸索與實踐,食用菌種植讓王淑全嘗到了甜頭。當聽說空調房栽培食用菌產量更高、品質更好之后,他毅然把現有的簡易棚升級換代,讓自己心愛的“菌菇寶寶們”全住進了空調房。
“也有很多人問過我,一下投入那么多就不怕錢打水漂了?但我認為,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認準了就要沉下心來干,農業生產出來的是食品,是良心行業,只有種出品質更好的蘑菇,我才安心”。正是靠著這股勁頭,王淑全的食用菌事業,也開始做得越來越大。
“‘壯年’開了傘的蘑菇口感差,營養價值也大幅降低。品質最好的‘年輕小鮮肉’雙孢菇是可以生吃的,吃到嘴是脆的,營養價值也最高。但是‘年輕小鮮肉’時的蘑菇,重量會比‘壯年’蘑菇輕很多,產量也會小很多。對此,我還是堅持品質優先,不一味的追求產量,而是選擇把優質的‘年輕小鮮肉’蘑菇送到市場,送上餐桌。”提起廠里栽培出的優質雙孢菇,面容憨厚的王小伙似乎有介紹不完的話。
在王淑全眼里,寧可選擇不那么好看的品相,也要堅守住安全、品質的底線,寧可少一點產量也要保證品質與營養。自己吃點虧不要緊,堅持厚道的本分,生產厚道的農品,才能守得住他那做農業的初心。
厚道就是好運,對品質的堅守沒有辜負王淑全的初心。如今,他栽培出的優質食用菌逐漸走向全省更大的市場。隨著產品需求的不斷擴大,王淑全的“空調房”也在逐個增多。2016年到2020年,王淑全的設施食用菌大棚也從兩個簡易棚發展到23個空調房。年產值從當年的幾萬元到現在的200多萬元。
以優質的產品為基礎,以政府背書的品牌為平臺。從創業種蘑菇到創牌“種”市場之路,王淑全在這條致富大道上越走越寬,逐漸富裕。但他認為,自己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致富才是真正的“致富人生”。于是,他走訪家鄉周圍的村子,為村民發宣傳單,宣揚食用菌這一朝陽產業。如今,在他的嫻碩谷物種植合作社里,一共帶領了幾十名鄉親,實現3萬元以上的人均穩定年收入。對于一些想跟他取經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的村民,王淑全更是毫不吝嗇,手把手地傳授“與菇為伍”的經驗,深受村民們好評。
對于未來的發展計劃,王淑全表示:“鮮品食用菌存在保存期短,易腐爛的特點,明年打算新上食用菌凍干設備,通過對新鮮產品的深加工,讓食用菌在保持口感的同時,增加保存時間,提高市場適應性。也讓一起創業的鄉親能平衡產銷不均衡的因素,增加市場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