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
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是我們黨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新時代城鄉變化特征得出的結論,也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興。我國深入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要有“金色”價值,更要有“綠色”顏值。因此,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需要發揮好生態文明的引領作用,需要綠色發展理念引領。
鄉村全面振興是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農業生產過程。綠色發展是發展觀上的一場深刻革命。綠色發展理念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與創新,也是新時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支撐。鄉村不僅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家園,同時也是社會生態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及供給基地。如何真正發揮這一基地的作用,進一步釋放鄉村的“綠色紅利”,成為鄉村振興的基本著力點。高產量不再意味著高效益,高效益得以實現越來越取決于產量背后的生產方式。產品與服務供給的綠色化已經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暢通和拓展生態環境資源向經濟社會效益長效轉換的通道,實現和有效維系生產環節“綠色化”,必然要求鄉村在生產方式上進行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鄉村不僅要經濟生態化,更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指向生產各環節的綠色、生態產品的健康,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的現代遵循與拓展,旨在充分發掘和釋放生態資源潛在的經濟效應屬性,進而為經濟生態化的長效維持提供前提和支撐。
生態與資本融通,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助推鄉村振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注重生產與生態有機結合,利用地域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重點打造綠色安全優質的產品生產與銷售基地的金名片,拓展“綠色+”“互聯網+”等多種行業聯合發展的產業經營體系。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辟和拓展產品與服務的銷售渠道,帶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綠色民宿、特色手工藝品等相關產業與服務,形成綠色產業鏈,促進鄉村快速高質發展。真正讓農業增值、讓農民增收。
鄉村全面振興是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準與基本要求。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深刻影響鄉村綠色發展和全面振興的顯性力量與重要因素。實現鄉村生態宜居,要制定相應的綠色生活標準,鼓勵村民積極參與、自覺踐行綠色行為,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確保生活與生態同步發展,并建立綠色生活服務和信息平臺,幫助村民掌握生態保護的相關知識和具體方法,解決生活垃圾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綜合治理積重難返的難題,實現綠色生活的目標。為此,要加大資金、技術的投入和管理,注重鄉村公路、供水、供氣、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鄉村廁所、醫療衛生、垃圾處理點、新能源交通站等綠色便民服務網點的建設與普及,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讓村民在綠色實踐中感受到切實的收益,進而認同這種綠色生活方式。
鄉村全面振興是將綠色發展理念與文明新風建設相結合。激發綠色發展認同感,以獲得感強化認同感,在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中促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探索培育和發揮新鄉賢、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的榜樣引領作用,通過定點幫扶、榜樣引領,帶動全體村民共學共建,在實踐中體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挖掘一些貼近村民生活的現實素材,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宣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價值理念。讓村民們意識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可以使生活環境變得舒適、優美,還能帶動他們發家致富,進而不斷深化共建共享鄉村綠色發展新局面。
綠色發展理念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須“聚民心、集民智、匯民力”,倡導全民自覺踐行綠色發展,需要拓展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渠道,進行有效引導。只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之策。
(作者:王素萍、郝繼松,分別系南京審計大學副教授、南京審計大學教授,均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