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陜西師范大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到省會城市高中教學能手,再到如今的返鄉創業青年,每個人生階段的孫千鈞都如同她的名字一樣“字字千鈞”。憑借時代新青年的沖勁,她種菌菇、搞科研,盡最大努力做好每個階段的人生答卷。
從教學能手到“菌種專家”
“好好的高中老師不當非要跑回來自己創業,那大學不是白念了!”當聽說孫千鈞要從大城市回到南鄭區的大山里種植滑子菇時,不僅家人反對,連親戚朋友都覺得這姑娘是在胡鬧。
為何要回鄉創業,孫千鈞說這還要源于碩士研究生畢業時的論文課題研究。她告訴記者,自己的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就是食用菌,并為了配合論文課題注冊了同心創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成都工作期間,更是利用閑暇時間繼續自己的專業研究,并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了論文。最終在碩士研究生導師的鼓勵下,決心回鄉創業。
2019年踏上返鄉創業之路的孫千鈞,短短數月往返了全國多個省份,考察了63個農業項目。在無數個徹夜難眠的抉擇中,她最終選擇了適合陜南地理、氣候環境的食用菌滑子菇種植項目。同年9月,她引進滑子菇20萬袋,帶動周圍農戶入園務工。為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她創新管理方式,將傳統的“計天制”改為“計件制”,讓農戶務工更靈活。
“種植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菌種的培養環境、時間都有很高的要求。當時為了尋找適合菌種培養的海拔、濕度、溫度等,我找了很多地方最終確定在氣候比較適合的武家溝村。但即便是這樣,我們必須在每年11月開始培養菌種,10個月后才能保證種植。”孫千鈞后來就開始思考,能不能研究一種方法突破環境對菌種培養的限制。說干就干,她在2019年底踏上了前往哈爾濱的列車,在那里的食用菌研究所實驗室里一待就是幾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首先在全國突破創新出了液體菌種,將原來的人工自然環境培育菌種的方式變為自動化電腦控溫控濕控氧的方式。
她告訴記者,這種液體菌種將原來傳統的培養皿到試管到玻璃品種再到菌包的三級人工接種方式,直接簡化為液體菌種發酵罐技術。“這個技術中唯一的人工流程,就是給發酵罐插上接種管這一個動作。”這不僅僅是減少了人工,電腦自主控制發酵罐溫度、濕度、光照、氧氣等,又突破了菌種培養環境的限制,這就意味著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培養菌種。就這樣,孫千鈞從教學能手變成了“菌種專家”。
小小滑子菇 致富大產業
“既然我決定扎根農村帶領大家一起致富,那我就是大家伙兒的領頭雁!”孫千鈞說,別看她在村里年紀不大,可有“威望”呢。在她的努力下,武家溝村和臨近的龍池村很多人都開始種植滑子菇。為了減輕群眾的生產成本,她將公司搭建的標準化種植大棚和各類生產設備低價租給大家。“說是租,其實也就是象征性地收一點水電費,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勵大家的種植積極性
在她的鼓勵和支持下,村里不少群眾根據實際情況按種植大棚劃分自發形成了種植小組,每個小組確定小組長,有問題統一匯總后小組長和孫千鈞及公司溝通。這樣既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減少了管理成本。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大家自主性更強,積極性也更高了。
如今,孫千鈞帶領大家鉚足干勁種植滑子菇,她還打算利用液體菌種培育不受環境限制的優勢,謀劃羊肚菌、扇貝菇、鹿茸菇、大球蓋菌等多種食用菌的種植。她說,她的夢想就是讓種植基地里的食用菌大棚里,一年四季都種滿食用菌,讓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