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方橋)如何將食用菌從傳統的農耕文明時代向現代化工業文明時代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1月18-19日,湖北宜昌市食用菌協會組織食用菌種植及食品加工10人專家團隊走進遠安縣,為當地食用菌精深加工及產品研發現場“把脈問診”。
在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宜昌市食用菌協會會長曹孫志的帶領下,專家團隊走進遠安縣馬家坪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山娃子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森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種廠、湖北遠野風食品有限公司及湖北嶺上人家生態食品有限公司,仔細查看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種種植菇棚,在興建的香菇罐頭生產線,剛剛投產的香菇脆生產車間及多品種的香菇罐頭產品,詳細了解從菌種選育、基地種植、干鮮菇收購、初加工及產品出口到部分深加工的基本情況。
據了解,遠安縣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人工種植香菇,是“中國香菇之鄉”,高峰期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1.5億袋,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成為支撐當地農民收入的第一大產業。香菇出口額曾達到10億美元,年銷售、交易總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然而,隨著全國食用菌種植面積的增加,市場行情越來越差,2021年遠安全縣食用菌種植已不足7千萬袋。
圍繞在種植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如何保住這個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這個主題,專家團隊成員在現場調研的基礎上,與當地食用菌生產企業、主管部門領導、產業發展負責人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針對食用菌生產企業提出的關于開發香菇脆不同口味的外撒料,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檢測手段等具體的產品研發需求,專家們均一一回應。同時在食用菌同米、面、調味料、休閑食品、功能性飲料、酒等大食品工業的擁抱方面提出了意見與建議。
協會常務副會長譚愛華教授認為,在探索食用菌精深加工的過程中,產學研結合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思路。彌補食用菌產業鏈的短板,把產業向食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等多個領域開發延伸,“政校行企”聯手共同推進食用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產業做大做強,是加快轉變食用菌發展方式、探索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曹孫志表示,遠安縣有企業、有基地,種植經驗成熟;宜昌市食用菌協會有人才、有平臺,有成熟的研究方向,只要“政校行企”真心合作,密切配合,有能力,也有可能加速推動食用菌從傳統的農耕文明時代向現代化工業文明時代的轉化。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宜昌市食用菌協會掛靠單位,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協會、會員單位及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學院所有的教授、專家將進一步圍繞企業實際需求,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診斷咨詢,形成精準對接、精準服務,全力推動宜昌市食用菌產業提檔升級,書寫鄉村振興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