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是農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秦嶺山區傳統特色產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是農民增收脫貧的主導產業之一,也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有效路徑。
在秦嶺南坡,陜西省長青林業局始終探索著如何利用林區森林撫育剩余物為原料生產優質食用菌。經過多年的摸索,長青林業局食用菌廠取得了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2018年被評為“陜西省林業產業扶貧先進集體”,涌現出像丁建一樣的大批優秀林業人,為祖國的生態保護默默奉獻。
據了解,長青林業局食用菌廠位于漢中市洋縣,自2014年起從事香菇生產銷售,經過數年發展,截至目前,已發展成集食用菌制種、菌棒生產、栽培、技術服務、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生產企業。
2016年,丁建懷揣著夢想前往長青,肩負起建設長青的重任?,F任陜西省長青林業局食用菌廠黨支部副書記、副廠長、工會負責人的他,主要負責食用菌廠黨支部日常管理和食用菌生產技術、新品種研發等工作。
2020年,丁建所帶領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創新班組榮獲陜西省總工會“夢桃式班組”榮譽稱號,所屬支部先后榮獲省直工委“五星級黨支部”、“標準化示范黨支部”。
建廠伊始,沿用上世紀80年代的菌種生產技術,既費工又費時。丁建從企業生產實際出發,從人員配備、設備購置、技術規范等方面著手,理順生產關系,確定生產目標,積極組建食用菌廠高標準、嚴要求的生產技術團隊,編寫專業理論技術資料,集中對全廠現有的技術員進行授課培訓、技術指導,定向篩選適宜陜南地區周年化栽培的香菇品種。
丁建與時俱進地引進菌種裝瓶機,采用枝條種生產工藝等方式有效地優化了菌種生產流程,從而實現了菌種生產機械化作業,提升了生產速率。食用菌廠菌種生產規模由原來的30萬袋擴大至60萬袋,香菇菌棒生產規模從30萬袋提高至100萬袋,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各類食用菌鮮品年產量從十幾萬斤增加到近兩百萬斤,林下羊肚菌、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日漸成熟。
丁建深知科研的重要性,瞄準國際國內先進實用科學技術,大膽進行科技創新,在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等多個方面進行攻關,先后馴化新品種2個,引進新品種8個。為了確保試驗成功,每一環節他都親自動手操作,認真觀察、記錄,白天在田間操作,晚上對照問題查找資料,請教專家,一個試驗要反復做幾十遍,通過研究,成功引種了羊肚菌、蛹蟲草、玉木耳等高檔食用菌品種,成功馴化了秦嶺珍稀食藥用菌:粗毛纖孔菌、朱紅硫磺菌。
丁建深知食用菌是一項變廢為寶、能帶領農民致富的好項目,于是努力鉆研技術,從此開始了他傳播科技星火的歷程。工作五年來,他利用周末節假日深入田間地頭為貧困村民開展食用菌技術培訓,助推洋縣及周邊地區食用菌種植技術,極大激發菇農種植熱情,他的手機號碼逐漸成為了食用菌技術咨詢熱線。
現如今,陜西省長青林業局食用菌廠已發展成年產值千萬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在省林業系統產業發展中獨樹一幟。丁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帶動山區林區貧困群眾走出一條綠色發展脫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