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新田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菌稻”輪作模式,實現改善土壤、一田多用、菌稻兩收等多重效益,既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也穩住了糧食安全“壓艙石”。
作為一家以黑木耳為主打產業的現代化食用菌企業,湖南遠鴻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在新田縣新圩鎮長富村成立。經過幾年的發展,先后獲得湖南省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省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省級示范園、省級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省高新技術企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基地等榮譽稱號,為新田縣的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原有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持續加大產業發展力度,公司推出了切實可行,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模式------“菌稻”輪作。
圖為永州市政協主席謝景林與縣委書記秦山成等在遠鴻現代農業菌稻輪作現場考察調研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發展,永州市新田縣食用菌產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黑木耳產業是一個成熟的、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遠鴻現代農業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和實踐,發現其是一個完全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賺錢的產業。結合新田縣農業產業結構特點,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菌+稻”輪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種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田縣今年稻田種植面積約40萬畝左右,種植水稻如果除去政府的補貼,老百姓基本微利甚至無利可圖。種植完一季水稻后,土地基本閑置,造成大面積拋荒,與現行國家政策背道而馳。水稻屬于大春作物(即春夏季種植的作物,種植時間大約為5~9月份)而黑木耳屬于小春作物(即每年10月~第二年4月),兩種作物茬口剛好銜接,種植周期不發生任何沖突。
稻田采用“菌稻”輪作模式,農閑時在耕地上種植黑木耳,不需土壤種植,只要求土地平整即可。對土壤的土質,肥沃度沒有任何要求,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只需無污染的水源,全程綠色種植,使耕地得到休養生息,減少水分、養分的消耗,并為下一季稻谷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和條件,這是水稻與其他作物輪作無法做到的。
永州市副市長吳恢才與縣委書記秦山成等在公司菌稻輪作基地考察調研
菌稻輪作循環利用模式,還可通過廢菌棒和稻草還田方式改善土壤結構,推進農業產業污染環境整治,低碳環保,實現農業產業的綠色循環。運用“菌稻”輪作模式,黑木耳菌棒由木屑、麥麩、豆粕、蔗渣等有機物生產出來的。黑木耳種植、采摘完畢后,廢菌棒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料,把塑料薄膜剝離后,就地利用深耕還田技術,把廢菌棒還田作為有機肥,為即將到來的下一季水稻種植提供充足的肥料。
通過“菌稻”輪作模式,既有效解決了農作物廢棄物和廢柴雜木的循環利用,土地的季節性閑置,經濟作物與糧食種植爭地等矛盾,還能節本省工,減少病蟲害,降低勞動強度,實現農業產業的綠色循環、糧食與食用菌雙豐收。該模式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可實現變廢為寶,低碳綠色。
2021年,“菌稻”輪作模式被遠鴻現代農業試點推廣。同年10月,遠鴻現代農業經過全面考察和抉擇,在全縣范圍內選取湖南三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鄉村振興“菌稻輪作”試點合作伙伴,三箭公司在高端大米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手握幾萬畝良田。本著互惠共贏,融合發展的理念,經雙方充分論證并協商一致,在三箭公司水稻基地選取其中30畝水稻田和20畝育秧田作為“黑木耳﹢水稻”菌稻輪作示范地。
結果表明,示范基地水稻畝產可達800~1000斤,畝收入800元左右。黑木耳出耳穩定且畝產干耳達到1500斤以上,目前試點地木耳平均收購價每斤30元左右,畝產值超過45000元。平均每畝增加收益達萬元以上。該50畝示范基地從菌棒裝袋出廠裝卸、下地擺放、菌棒打孔、分床、田間管理、晾曬、采摘、成品打包裝袋,解決用工崗位60個,單季勞務報酬達45萬元以上,平均每個農戶單季可增收7500元以上。又通過雙方制定的菌稻輪作合作模式,即水稻種植戶將土地免費提供給黑木耳種植戶使用,(木耳種植戶省去土地流轉費用)黑木耳種植完成后的廢菌棒由木耳種植戶剝離塑料薄膜交給水稻種植戶旋耕還田作為有機肥使用(水稻種植戶省去購買化肥費用),木耳種植戶的噴灌設施(水池,水井,水泵,水管,噴頭等)雙方又可以長期共享,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試點取得成功,無疑為大量返鄉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鄉村振興致富項目,可大規模推廣和復制。(作者:湖南遠鴻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