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屆菌物科學與工程國際大會在吉林長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菌物學家李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把“蘑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繼續推動食用菌價值研究向前發展。
40余年來,中國食用菌年產量增長700倍,達4000余萬噸,年產值達3000多億元。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繼糧、油、果、蔬后的中國第五大農業種植業,是“點草成金、變廢為寶”的綠色產業。李玉介紹,中國食用菌產量已占全球75%以上,食用菌的產量和創造的價值都居世界首位。食用菌產業扶貧為中國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陜西柞水的工作站到大別山里的保育區,從國家級貧困縣的技術推廣基地到新疆、云南、川藏高原的產業園區……從事菌物研究55年來,李玉團隊開創性地建立了完整的菌物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和學科發展體系,培養出數千名農業技術、經營和管理人才。
“我們不能滿足于現在取得的成果,盡管我們在很多領域已經處在國內和國際前沿,但實現食用菌強國夢還有一段距離。”李玉指出,菌物學科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近年才發展成為大產業。
“我們要把‘蘑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李玉介紹,蘑菇不僅僅是一盤菜,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原料。“在食用菌全產業鏈上,我們把很多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用菌進行系統篩選,明確里面到底有什么成分,在哪些方面起作用,比如治療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等,我們篩選了幾十種常見蘑菇,用科學的理念把它解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