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組織專家商討形成食用菌備春耕生產建議。本建議以栽培規模大、具有代表性的木腐食用菌品種黑木耳和草腐食用菌品種大球蓋菇為例,其他品種可參考執行。
一、黑木耳栽培備春耕生產建議
(一)棚室掛袋栽培
黑木耳菌包進棚時間為3月中旬至4月末。利用早春陽光充足的有利條件,及時扣棚化地、增加棚溫。棚內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即可陸續將菌包入棚。
1.大棚處理:菌包進棚前將棚溫盡可能增高,棚內土地完全解凍后噴水加濕,將溫度提高到40℃以上處理3天以上,可以有效殺滅棚內病菌蟲卵。地面平整處理后,鋪地布封閉防雜草。
2.菌包處理:確保菌包成熟、剔除污染破損菌包,入棚前7~10天將菌包培養溫度逐漸降至8~10℃,使菌包適應棚內環境。對于凍存菌包要緩慢解凍,防止日光照射造成袋內產生凝結水和快速解凍造成袋料分離。解凍后要保證10天以上的菌絲恢復培養。
3.菌包入棚:單棟棚內菌包菌齡要一致,按照實際掛袋數入棚,進棚后防止異常高低溫。棚溫過低時要進行覆蓋保溫,過高溫時要及時通風。入棚較早的菌包放置時間較長,要注意防止鼠害,可放置鼠藥、捕鼠器等。
4.菌絲復壯:菌包從培養室內搬到大棚的過程中,菌絲受到創傷造成顏色變暗,不同程度出現“袋料分離”現象,應經過7~10天的適溫恢復培養,可使菌絲變白,改善“袋料分離”現象。
5.開口催耳:當大棚內溫度定在10℃以上時可以及時開口。單棟棚內要同一天完成。開口后橫向疊放3層,袋與袋之間留有少許空隙。棚內地面澆水,保持大氣相對濕度60~70%,溫度不超過25℃,7天左右待開口處出現耳線時即可掛袋。
6.出耳管理:掛袋后3天內少量噴霧保濕,隨后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確保耳芽濕潤。通過通風、調整遮陽網來調節溫濕度,確保棚內空氣新鮮,氧氣充足。耳片達到1厘米大小時即可進行干濕交替管理,做到“干長菌絲濕長耳”。
(二)露地擺放栽培
黑龍江省黑木耳菌包下地擺放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末、夜間最低氣溫穩定在3℃以上。下地后菌絲復壯一周左右,再根據當地氣候適時開口、催芽和出耳。
1.菌床整理:在3月末、土表化凍前要及時整理栽培場地,化凍后及時建床,平整后噴施消毒、除草藥劑,覆蓋防草膜或地布。
2.出袋催芽:4月下旬、氣溫穩定通過5℃時即可陸續下地擺放。前期低溫時可以使用草簾、棉氈苫蓋保溫。我省春季風大且干燥,宜造成芽口失水,可以采用開口后覆蓋草簾、薄膜集中催耳技術,利于保溫保濕和芽齊芽壯。
3.分床出耳:耳芽出齊后及時分床,進入夏初出耳管理。
二、大球蓋菇栽培備春耕生產建議
黑龍江省林地生態化栽培大球蓋菇較多,對于秋播春出或秋出后越冬的栽培場地,在春季化凍前要及時補水,防止水分蒸發過多、覆土及培養基失水影響出菇產量。
(一)林地生態栽培。3月末至5月初應實地踏查,時刻關注覆土和培養基的濕度情況,當出現濕度降低時要及時噴霧補水,確保菌絲正?;謴蜕L,這是確保出菇質量的關鍵。同時補充覆蓋物、噴施安全殺蟲劑。對于秋季出菇后越冬管理的栽培場地的可噴施營養液補充營養。
(二)棚室栽培。及時扣棚解凍,同時注意補水。前期可以增強棚室內光照,對菇床表面進行日光殺菌。當菌絲恢復后要及時遮陰,保證棚內溫度在5~25℃,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降溫。當菇蕾形成后要噴水保濕,適當降低棚溫,保持在15℃左右,增加優質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