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謝遠泰家里,成排的菌棒整齊擺放在客廳,占據了地面“半壁江山”,桌上一張張榮譽證書,見證著謝遠泰這些年的奮斗歷程。“我們這代人,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實踐者和受益者,國家和時代給了我奉獻自我、報效祖國的機遇,我要用技術去幫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之路。”面對采訪,謝遠泰語氣堅定又滿懷感恩。
1957年出生的謝遠泰,堅持43年自費從事食用菌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成功培育出“中華神菇”,并免費將發明成果惠及千家萬戶,先后研發并申報“AB六—2”特種菌、茶樹菇袋料栽培技術、“茶樹菇液體菌種開發”等國家專利技術。歷任中國食用菌協會會員、中國菌學會理事、江西省菌物學會副會長;曾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江西省優秀種養能手、江西省科技新成果新技術雙交會金獎、國際發明金獎、江西好人、江西省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
1977年,謝遠泰高中畢業后回到老家赤水鎮天咀村。閉塞的環境,落后的經濟、赤貧的生活,揪扯著他的心。窮則思變,可是路在何方?山上野生的茶樹菇帶給他希望,味美、珍稀,但人工培育尚是空白。他果斷踏上探索之路,歷經4000余次育菇失敗,終于在1992年成功培育出食用菌茶樹菇“中華神菇”,1996年創辦江西遠泰集團有限公司。
1998年,食用菌市場行情大震蕩,原來每公斤280元的茶樹菇跌到每公斤40元。為恪守承諾,謝遠泰堅持按合約價回收農民的茶樹菇,公司虧損850多萬元。絕境之中,他拒絕了日本客商以100萬美元收購專利,并決定把這項發明專利獻給家鄉、獻給社會。
謝遠泰的義舉點燃了廣昌和鄰縣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之火,各縣鄉農戶都爭相學種。在政府的扶持下謝遠泰的公司成為江西食用菌產業龍頭企業,培訓全省各地學員1.5萬余人,茶樹菇專業種植戶有1036戶,全縣茶樹菇種植規模達1.23億筒,年產值8000多萬元,利稅2000多萬,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1.1萬人,謝遠泰的公司又風生水起。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謝遠泰因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引發腦出血、中風等并發癥,無力掌舵公司,遠泰集團破產。身體也不允許再為農民培訓,于是他用心制作了一套茶樹菇接種、栽培、管理、烘烤等標準化生產技術流程,無償發放給村民群眾,群眾按照流程就能種出美味的茶樹菇。
2015年,謝遠泰的“茶樹菇液體菌種開發”項目獲得科技成果鑒定證書。2016年,他申請了“蝙蝠蛾栽培北冬蟲夏草技術”“家蠶幼蟲栽培北冬蟲夏草技術”“雜樹蔸栽培茶樹菇技術”“蝙蝠蛾幼蟲飼養病蟲防治技術”四項發明專利。憑著出色的成果,2016年謝遠泰帶領弟弟組建了江西省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當時脫貧攻堅正如火如荼,他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與1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幫扶協議書,引導貧困群眾采取扶貧資金入股、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公司生產經營和務工就業,帶動群眾增收。旴江鎮下湖村脫貧戶鄧學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年過花甲的他不僅每年能在公司獲得分紅收益,夫妻倆還在公司務工,一年有5萬元收入。“真的要感謝謝老帶領我種菇,有分紅保障,又有就業崗位。”公司成立當年,鄧學興家就順利脫貧。
如今,廣昌茶樹菇年種植規模達2.36億筒,干鮮菇產量達21602噸,總產值達5億元。種植戶中脫貧戶384戶,戶均年增收16632元。同時,全縣從事茶樹菇接種、清運卸貨、運輸、采摘、技術指導的就業人員達1.6萬余人,含種植從業人員超3萬人,該產業已成為當地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不管在什么處境,謝遠泰樂于助人的秉性從未改變。天咀村宗祠破敗了,他先后捐款共18000元修繕;村民謝木財被毒蛇咬傷,不幸截肢,他在欠債800多萬元時捐贈了1000元;赤水鎮村小教學樓破舊了,他毫不猶豫捐款10000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他拿出10000元,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與食用菌產業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謝遠泰始終堅守著“一心想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家鄉百姓做點什么”的初心,盡管如今身體佝僂,腿腳蹣跚、口齒不清,但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的夢想依然激勵著他奮戰在食用菌研究的道路上。“下一步,我還要花更多時間來研究新品種,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生產力,讓這些成果惠及農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謝遠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