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設施農業發展,對設施農業寄予厚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近日,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制定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
《規劃》著眼布局2023-2030年,對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做了頂層設計和部署,明確了政策支持方向和重點,既有“十四五”近期的建設內容,也有“十五五”謀劃推動的工作內容,既包括現代設施農業總體安排,也包括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及冷鏈和烘干等四個專項實施方案。這也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對促進設施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發展設施農業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然選擇和重要抓手。傳統農業生產高度依賴地區自然資源稟賦。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某種意義上,就是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突破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限制,實現時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農產品全年均衡供應。與世界設施農業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當前,迫切需要加快現代設施農業提檔升級,提高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水平,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強國之路。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迫切需要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農業強,首要是供給保障強。目前為滿足國內糧食需求,每年需要糧食播種面積大約25億畝,按照1.3的復種指數計算需要耕地19.2億畝。在耕地和水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滿足人民肉蛋奶、果菜漁等多樣化需求,必須也只有從設施農業上挖潛力、想辦法,才能夠拓寬農業生產空間領域。
激活農業農村內需潛能,促進形成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迫切需要強化現代設施農業投資拉動效應。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鄉消費升級,設施農業在拉動經濟增長與社會就業方面的作用將不斷顯現。一方面,發展設施農業可以帶動鋼筋水泥建材等工業材料消費,促進裝備制造、智能設施等配套產業發展,投資拉動效應強勁。據測算,對全國現有1900萬畝老舊蔬菜大棚進行改造提升、再新建500萬畝高端設施農業,能帶動鋼材水泥消費1億噸以上,可拉動投資近2萬億元,同時可以有效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帶動活躍農村消費市場。另一方面,設施農業是高投入、高效益的產業,也是民間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的熱點領域。據統計,2022年我國民間資本投入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409億元,其中很大比例是投向設施農業。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有利于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帶動資金、人才與科技等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領域集聚。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迫切需要現代設施農業不斷提質增效。設施農業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將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引入農業,能有效促進農業經營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各地在實踐中也探索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聯農帶農模式,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村集體+農戶等模式,推行租賃經營、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園區務工、農戶自建自營等方式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把設施農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讓農民挑上了“金扁擔”。
矚目未來,隨著《規劃》的深入落實,我國設施農業必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發展之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重要貢獻。(來源:中國農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