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三萬菇農大江南北“淘金”
發布時間:2002-04-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云和縣菇農葉長富和林雪琴又把一萬多包黑木耳菌種運往安徽省金寨縣。這些菌種除一部分用于他們自己的基地生產外,一部分將分銷給當地農民。金寨縣以前不產黑木耳,現已發展到了年培育菌種170萬包的生產規模,麗水菇農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像葉長富、林雪琴這樣在全國各地從事食用菌異地開發的技術型菇農,目前在麗水市已3萬人之多。他們走遍大江南北,把麗水的“香菇經濟”延伸到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400多個縣(市、區),實現了麗水香菇經濟量的擴張。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年創造的產值已超過5億元,其中香菇產值3.5億元、黑木耳產值近2億元。
在食用菌異地開發的模式上,麗水各地菇農各顯神通。云和縣菇農采取“基地連農戶”的模式,在當地中小城市以自建或承包基地為示范,引導和發動當地農民種菇。他們既作技術指導,又供應原輔材料和菌種,一舉多得。蓮都區的近萬名菇農采取的則是“異地制菇、就地鮮銷”的作法,把做好的菌棒運到上海、合肥、南京等地郊區,租房種菇,供應當地“菜籃子”。
隨著麗水菇農的示范與帶動,全國各地的食用菌生產也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慶元、龍泉、景寧等地身懷制菌種菇絕技的菇農成了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的“搶手貨”。慶元食用菌農藝師吳錫鵬接受深圳市平湖鎮聘請,擔任該鎮的食用菌技術顧問。一年間,在他的輔導下,該鎮食用菌生產發展到了60多萬支的規模。
對于菇農的異地創業,麗水市各級政府積極做好引導、服務和管理工作。云和縣政府專門成立了異地開發領導小組,各重點鄉鎮也都設立了以農業副鄉(鎮)長總負責的領導機構或“異地開發辦”,健全對外聯系網絡,為外出菇農提供技術、信息和綜合服務,并加強對他們的管理,使異地種菇朝著高效、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