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成為朝陽產業
發布時間:2002-10-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作為天然綠色保健食品,近幾年由于備受消費者青睞,其產業迅速膨脹,令人喝彩。2000年,我省食用菌生產規模5億袋,產量3.2(鮮品)億公斤,產值9.6億元。品種結構調整,結束了我省食用菌品種過去只有單一黑木耳生產的歷史,呈現出黑木耳生產穩步增長,香菇、平菇、滑菇、金針菇、猴頭菇全面開花,姬松茸、雞腿蘑、杏鮑菇等區域性規模發展的格局。到目前,我省食用菌生產已發展到十幾個種類幾十個品種。生產模式從段木栽培為主發展到袋栽,栽培場所從最初的單一室內生產走向多樣化,各種栽培模式也各顯神通,木耳栽培由室內吊袋轉移到室外地栽;香菇、平菇等中高溫型品種可在室外與豐產林、果園、玉米等高稈作物進行立體組裝復合種植;香菇棚內種植吊袋木耳進行多層次間混套輪作種植體系。
我省食用菌生產已由過去的一家一戶零星分散種植逐步向一個村、一個鄉、一個場為單位的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發展,效益不斷提高。據介紹,全省已建成黑木耳超1000萬袋的鄉(鎮)11個,超100萬袋的村56個,超50萬袋的村132個,超5萬袋的專業戶2035戶。東寧縣的食用菌生產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僅黑木耳一項生產規模已超過1億袋,產值超億元,成為全國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縣之一,他們生產的黑木耳平均每袋成本為0.5元,按每袋產干耳0.8兩、每斤15元計算,每袋純利潤達到0..7元,1畝地可擺1萬袋,那么每畝地的純利潤就達到7000元,效益相當可觀。
近年來,“市場”一詞漸入人們頭腦,以市場為導向,走產業化之路,使食用菌生產靚點頻現。林口縣共組建了10個滑子蘑生產專業合作社,建立生產基地23個,并先后投資1100萬元與丹東市罐頭廠合作建立起了滑子蘑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天寶罐頭加工廠,實現了滑子蘑生產及購銷、儲運、加工一體化,有力地帶動了全縣滑子蘑產業化發展。品牌包裝,搶注商標,使菌農嘗到了甜頭。尚志市珍珠山鄉"珍珠山"牌八寶山珍系列食用菌產品,在第三屆冬亞會上被組委會定為指定禮品,在黑龍江名特優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2000年又興建了海林食用菌加工分廠。東寧縣鱗興山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籌資35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年加工能力達到120噸,所生產的"八寶山珍"產品經過中國綠色食品中心認證,批準為AA級綠色食品,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實現了龍頭企業戰略升級。
目前我省食用菌生產規模小,發展不均衡,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技術推廣滯后,基地建設投入少缺乏競爭力,缺少大型的專業批發市場,從事食用菌經銷的中介組織數量、規模小,難以控制市常食用菌產業屬于朝陽產業,我省得天獨厚的食用菌生產條件,預示著食用菌生產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食用菌營養豐富,具有醫療保健等多種功能。目前,我國食用菌人均消費不足1公斤,而國外人均消費達到1.45公斤,我國如果每年人均消費增加0.2公斤,那么消費量就增加2.4億公斤,食用菌產業蘊涵商機。談起我省食用菌生產的優勢,省經濟作物指導站食用菌專家分析到,我省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特別適宜食用菌的生長發育,無論是外觀還是內在的品質都好于南方,而且主要是在夏、秋季節收獲產品。每年的5月至10月份是菇類需求旺季,南方此時持續高溫,菇類無法生長,我省依然可以照常生產,形成了反季節生產,優勢明顯。再有,我省可供食用菌生產利用的原料比較多,除鋸末子外,清理下來的藤條灌木和農作物秸稈粉碎后都可利用,我省實施的退耕還林政策和天保工程,使我省食用菌產業得以持續發展。據統計目前我省食用菌生產可利用的原料利用率還不足0.5%,可見我省食用菌生產潛力是很大的。隨著中國加入WTO日期的臨近,食用菌產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食用菌生產屬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我省是農業大省,能夠提供大量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并且具有充足的低工資勞動力,因此食用菌產品比西方國家成本低,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加入WTO后,農業保護性政策減少,將導致世界農業生產布局重新調整,農業貿易自由化的結果是各國趨向按照比較效益的原則安排農業生產,發達國家必將減少不具備優勢的農產品出口,而讓出食用菌等優勢農產品的市場份額,這就為我省進一步擴大食用菌產品出口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食用菌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黑龍江應成為朝陽升起的地方。
文章來源于:綠色有機食品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