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業進入東盟市場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2003-04-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去年11月,中國與東盟10國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告雙方將在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有專家預測,該貿易區建成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出口將增加50%,東盟國家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分別增長1%和0.3%。我國各地特別是西部地區應該怎樣估價這一世紀性商機?中國食品行業進軍東盟有哪些優勢和基礎?各地政府、組織和食品企業如何作為?記者就此對近年開拓東南亞市場頗有招數的四川省有關方面進行了采訪。
東盟三方陣食品兩特點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現已發展成10個成員國,它們是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文萊。就經濟發展而言,東盟10國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新加坡和文萊,二者面積最小,GDP卻以人均2.2萬美元和1.5萬美元排名東盟冠亞軍,也是世界上經濟最富有、國際社會活動頻繁的兩個國家。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新加坡具有強大的轉口貿易功能,我國可以有效地通過它向東南亞、南亞、南太平洋、中東、非洲國家的市場進行轉口貿易。第二梯隊是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它們的經濟實力在東盟中處于中等水平,其共同特點是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人口眾多、市場容量較大。在經過“亞洲金融風暴”之后,它們目前已經走出陰影,經濟開始復蘇。
第三梯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其中柬、老被聯合國列入世界經濟最不發達國家。但近年來這些國家已擺脫長期戰亂,政局穩定,致力于經濟發展,是東盟中最具潛力的地區。
綜觀東盟的食品產業,目前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多數國家食品資源極為豐富。東南亞地理、氣候獨特,東盟各國盛產糧食、熱帶水果、海鮮、香料、棕櫚油、禽畜產品、咖啡、茶葉、煙草等。泰國的大米,印尼的胡椒,越南的對蝦,馬來西亞的椰子、芒果等在國際市場聞名遐邇。二是大部分東盟國家的產業以農業為主,食品工業很不發達。像泰國正大集團這樣的大型食品企業在東盟諸國中很少;印尼、馬來西亞雖有傳統食品工業,但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菲、越、老、緬的食品加工以初級產品為主;而柬埔寨的食品工業幾乎是空白,加工食品依賴進口。
食品闖東盟的四大理由
有基礎
東盟與我國山水相連,文化相近,語言相通,是距我國西南各省區最近的國際市常現在中國的人民幣可以在東盟許多國家流通,中國人在老撾邊境辦張證件,就可以開著中國牌照的汽車直接到萬象經商。中國與東盟國家做生意還有一大優勢,就是那里華人多,對“中國造”食品更容易接受。近年來,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區與東盟不少國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四川省政府專門成立了“開拓東南亞、南亞市場工作領導小組”,與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建立了政府間的經貿合作機制,并在柬埔寨、越南和四川舉辦了多次高規格的商品博覽會。這些努力無疑為中國-東盟的進一步合作提供了經驗。
有政策
目前,中國政府已與東盟10國分別簽訂了一系列經濟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與此同時,“東南亞將隨著中國的繁榮而繁榮”已成為東盟各國的共識,它們分別制定了對華經貿的法令、優惠政策,目前雙方互為重要的經貿伙伴。
食品經貿互補性強
東盟大部分國家食品原料品種多、產量大,勞動力價格低廉。而中國地大物博,食品工業門類齊全,企業規模大,科技實力雄厚,加工能力強,產品結構豐富,各省的食品產業還各有特長。中國與東盟在食品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食品商機大、回報高
對中國食品來說,東盟國家的食品消費市場,需求量大,市場準入相對靈活,而且運距短。中國食品行業在那里無論是直銷產品、投資辦廠還是進出口貿易,會有更大的商機和更高的回報。在前不久舉行的“四川(金邊)商品博覽會”上,四川的酒類、方便食品、調味品以高出國內數倍至10倍的價格被當地人一搶而空,當地商人也紛紛要求與四川食品企業合作,還與兩家四川調味品企業分別簽訂了200萬美元的產品供銷意向協議。
躍馬東盟三攻略
之一:高層合作
以四川為例,該省人大主任、副省長、省政協主席等多次率企業代表團出訪東盟各國,同時邀請接待各國有關部長率團來訪。四川省貿促會、省商會積極協助政府,與對方相關組織密切合作,將各方力量整合起來做大雙邊經貿。在政府的推動下,四川和新加坡成立了“新加坡-四川貿易投資委員會”。四川還與越南政府簽署了《加強雙邊經濟貿易合作紀要》,確定了雙方近期的經貿項目。在各國政府的支持參與下,去年四川與泰、越、菲、老、緬、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召開了有政府官員和100多家企業參加的“四川-東南亞經貿合作懇談會”,并達成了一批包括食品、農副產品在內的經貿合作協議。高層合作還促成了一些大項目的實施,泰國正大集團在川投資的養殖、肉類加工業,新加坡在川投資的酒店業,四川新希望集團在越南興建的大型飼料廠等,都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保障。
之二:會展開路
事實證明,會展最便于向對方展示經濟實力和產品要素,最能夠促進雙邊交流。去年年初四川在越南舉辦了有上百家企業參加的“四川商品博覽會”,年底又舉辦了“四川(金邊)商品博覽會”,包括食品在內的“四川造”成交額分別達3600萬美元和1800萬美元。去年中在成都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則引來東南亞的70多家知名企業,各方食品企業都有收獲。
之三:投其所好
國內食品企業應該知己知彼,以己之長補其所短。如新加坡自然資源極其貧乏,農副、水產、肉類和罐頭均需大量進口;同時該國是自由港,對生鮮魚、肉類產品的進口經營是放開的,該國的食品供應計劃采用多元化制度,對食品來源地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可接受性,這就為中國冷凍肉類產品出口該國提供了機會。越、柬、老、緬等國工業化程度低,中國的幾乎所有加工食品在這四國都有消費需求。處于第二梯隊的東盟國家雖有一些傳統食品工業,但門類較少,食品產品結構單一,諸國眾多華人對有地方特色的中國食品產品、餐飲有旺盛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文萊、老撾等國政府已把食品加工制造列入重點發展的行業,這就為中國食品機械和包裝行業帶來了商機。
專家的三個忠告
其一:食品先行,當仁不讓
東盟不少國家現在已經強烈意識到食品工業的重要性和優先性。中國開拓東盟市場,食品理當先行一步。然而遺憾的是,中國食品行業進軍東南亞至今仍處于起步階段,卻被機電、百貨、服裝、能源等行業占了先。這里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中國食品企業特別是西部企業總體上眼光和魄力不夠,也是癥結所在。剛剛確定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將是中國食品行業新的更大的機遇,食品行業應當仁不讓,躍馬東盟。
其二:強化FTA意識
中國現在無人不知WTO,而對FTA(自由貿易區)即使在企業界也十分陌生。殊不知,WTO與FTA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兩大舉措,自由貿易區建設也很重要。東盟各國早在1992年就決定用15年時間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它們的FTA意識比我們更強,對FTA的游戲規則比我們更熟;我們要在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與他打交道,必須像熟悉WTO一樣熟悉FTA,為此,可以向有關專家、向中國和東盟各國駐對方使館的商務參贊處咨詢。
其三:頭腦冷靜,正當競爭
沒有境外經營經驗的食品企業在走向東南亞時切忌盲目跟風、倉促上陣。東盟各國的政治社會環境、法律、市場秩序、消費心理、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千差萬別,中方企業必須在做好前期考察評估的基礎上確定目標市場和營銷方案,以免投資失敗。至于前些年一些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傾銷假冒偽劣產品,互相殺價“窩里斗”等不正當競爭手段,只能損害中國商品在東南亞的形象和市場占有率。公平競爭,共同做大蛋糕,才是上策。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