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為農民服務的信息平臺
發布時間:2003-05-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生態農業、訂單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高效農業、高新農業、設施農業……”,我國農業在新階段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蓬勃興起。但這一切大都講的是生產環節,如果這些即使是質量不錯的產品賣不出去呢?
一位已經脫離土地的農家子弟連萬友,在經營其他行業的同時發現:遼寧盤錦的大米、河蟹、蘆葦等許多綠色食品,資源有優勢卻不能暢銷全國;而他回黑龍江望奎縣老家探親的時候,縣委書記劉忠澤對他說:“望奎縣是農業縣,十分貧困,交通、信息閉塞,我們通過因特網將黃麻子土豆和笤帚糜子、亞麻遠銷韓國、日本,是網上信息幫了咱大忙……”
一番話使連萬友深受觸動,更激發了他幫助家鄉完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責任感。要想徹底解決買難與賣難間的瓶頸問題,疏通“腸梗阻”,惟一的辦法就是用信息與之鏈接,為農民架起一座產供銷的致富金橋。正是基于這一點,連萬友和他的公司萌發了在為農民信息服務上做點文章的念頭。
定位服務農民 提供農情信息
對于農業信息的建設,各級政府都很重視,也成立了不少的各類網站,對指導農民生產,疏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農產品的“賣難”仍時有發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信息服務與千家萬戶分散生產的現狀來說,還遠遠不夠。而且這項投資與其他行業的信息建設相比,大都很難賺錢,所以農情信息被看作公益性質的事業,一直以來大都由政府投資興建。民營、私營、外資企業向來很少介入。
環球集團于是投入巨資,與美國IBM中國聯想神州數碼有限公司聯合研究開發了“黑龍江省農業信息網”、“愛農網”等。為無數商務運作和農民致富提供了網絡信息平臺,成為一個在IT產業不斷探索的時代先鋒,成為站在時代前沿,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探路者”。
三個平臺集散三農信息
作為民營網站,扎根于“三農”,其定位就是提供一個高效全面的農業信息集散系統,與千千萬萬農民經紀人和農業科技機構及科技人員建立了廣泛的聯系。
根據市場幾個層次的信息需求,目前網站針對農民、市場經紀人以及居民消費不同主體,提供三個信息平臺的服務:第一個是信息平臺,主要發布國際國內重要農業新聞、政策法規等公共信息。第二個是營銷業信息平臺。包括農產品行情走勢分析,全國300多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實時價格行情,全國農產品供求信息。第三個是農業生產技術信息平臺。以科技信息服務為主,聯合全國1500多家農科院、農業科研機構和龍頭農業企業為廣大農戶提供種植、養殖新品種和這些產品的培育生產技術信息,幫助農民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和高新農業。
在信息爆炸和廣大農民朋友渴求科技致富信息的今天,傳統的農業信息渠道已經如同慢牛,追不上致富的飛速列車。為此,他們還建設了一個多渠道采集、跨媒體傳播的農業信息系統,包括雜志、傳真快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五個通道,使條條大道通富路。這個系統能夠高效地實現信息傳遞的通訊傳播平臺,如同為農民朋友安裝了觀察和了解國內外市場行情的“千里眼”。
網上交易 千里做生意
由于信息的及時、準確、量大,兩年來通過網上信息作買賣的經紀人不在少數,直接間接發“網財”的散落民間的農戶更難以統計。江蘇一位農民經紀人反映,他利用網絡掌握全國各地的水果行情動態,從南方向哈爾濱運一趟水果就可獲取12萬元的紅利。
沈陽運銷戶王遷,從網上查到內蒙古赤峰市西城蔬菜果品批發市場芹菜的批發價為每公斤0.25元,而同期浙江金華市蔬菜果品批發市場卻為每公斤5.20元。利用差價,王遷3天賺了兩萬多元。
農業信息網絡的確是一根改變供求關系的“魔術棒”。農業信息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意識觀念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生產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可以推動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伴隨著電子技術的普遍應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網上農產品信息的豐富,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功能上與傳統角色將發生根本切換,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已經從以“賣商品”變為“賣信息”。新的技術為買賣雙方打開了了解供求信息的直接通道,架設了進行順暢交易的便捷橋梁。在農產品流通領域,流通模式由傳統向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 (許寶健 吳永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