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瞄準口味調整行業
發布時間:2003-05-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通過對行業、企業、產品和地區等四個方面的結構調整,已取得明顯的成效。
從行業結構看,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的增長及其在食品工業中所占比重在加大,食品工業的增長對煙草加工業的依賴程度都有所減低。從企業結構看,大中型企業在食品工業中挑大梁作用日益突出。雖然大中型企業僅占食品工業企業總數的14.05%,但它在食品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利潤總額、資產總和、實收資本、產品銷售收入、本年應交增值稅和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等指標上具有較大優勢,并逐年快速發展。
此外,入圍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的食品工業企業有36戶,這是一個良好的態勢,然而,其中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最高的集團公司也遠不及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最大企業500強中的可口可樂、雀巢等食品集團所擁有的水平。由此可見,我國食品工業需要建成一批各項指標均居優勢的、乃至具有同國際跨國公司抗衡的特大型食品工業集團。
國有及國有控股食品工業企業仍然占據著食品工業的半壁江山;民營企業(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的統稱)在整個食品工業企業總數中的比重和工業總產值、實收資本、產品銷售收入等3項主要經濟項指標及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方面,比國有和“三資”企業高得多,處于優勢;然而,其利潤總額和總資產貢獻率不及國有企業該指標。包含于民營企業中的“三資”食品工業企業,在流動負債合計、長期負債合計、產品銷售成本、資產負債率等指標上居優勢,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特別落后,其總資產貢獻率也處于劣勢。
用產品銷售收入對比種類結構分析產品種類結構的變化,食品加工業、飲料制造業和煙草加工業略有下降,食品制造業有所上升。增長率較高的12個行業是,植物油加工業、屠宰及肉類蛋類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鹽加工業、其他食品加工業、乳制品制造業、發酵制品業、調味品制造業、其他食品制造業、軟飲料制造業、其他飲料制造業和煙葉復烤業;持平的是罐頭食品制造業;較低的有7個行業,其中處于負增長的4個行業是糧食及飼料加工業、制糖業、制茶業和其他煙草加工業。
用行業的增長率及其比重變化來看產品種類結構的變化,有11個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較高,在50億元以上,增長率也較高,在11%以上,它們是:食用植物油、屠宰、肉制品、冷凍水產品、糖果、方便主食品、醬油和醬類、淀粉及淀粉制品、固體飲料、煙葉;有7個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較低,在5億元以上但增長率較高,在11%以上,它們是:加工糖、蛋品、魚糜及魚糜制品、水果罐頭、氨基酸、葡萄酒、果露酒。此外,有6個行業產品銷售收入較高,在90億元以上但增長率較低,在7%以上,它們是:味精、啤酒、白酒、啤酒、碳酸飲料、卷煙等。上列具有較高上升趨勢的行業產品既是食品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的源泉,也是產品結構調整的主流。
從主要產品產量增長看,上升幅度大的12個產品是:原鹽、食用植物油、鮮及凍畜肉、乳制品、方便主食品、味精、淀粉、軟飲料以及發酵酒精、啤酒、罐頭和發酵酒精;稍有增長或基本持平的是糖果、卷煙和混配合飼料;下降幅度較大的7個產品是:大米、小麥粉、機制糖、白酒、精制茶以及醬油和冷凍飲品;稍有下降的是飲料酒。最近幾年市場上相對較為熱銷的食品種類有方便食品、兒童食品、飲料、啤酒、奶制品、肉制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等。
在四個大類行業中,東部的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和飲料制造業的總產值、增加值、銷售收入、資產和稅利等五項所占比重有程度不同的升降,但都保持著占據50%以上的位置;煙草加工業均居第二或第三。中部食品加工業的資產合計、稅利總額亦大幅度地上升;食品制造業的資產合計上升,而稅利總額和增加值卻在下降;飲料制造業多項指標都趨下降,唯獨資產合計指標上升,煙草加工業的各項指標位居第二或第三位。西部食品加工業的增加值上升,尤其是實現了稅利總額的扭虧轉盈;食品制造業的資產合計和稅利總額所占比重也都上升;飲料制造業的企業單位數和虧損企業數指標沒有上升,其余的五項經濟指標所占比重均有上升。 (申清黃新培)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