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末端市場”蘊含增收潛力
發布時間:2003-07-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前些日子,受“非典”影響,外出務工農民紛紛返鄉,而農產品外銷及出口不暢,使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山東省農業廳總經濟師劉同理建議:應積極開拓農產品末端市場,尋找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劉同理介紹說,末端市場對國內市場而言,主要是指區域上的末端,以山東為例,原來山東農產品的主要銷區是北京、上海、廣東、內蒙古等地,而西南地區及一些中小城市開拓較少。而西南地區商品經濟不很發達,農產品總量不很充裕,需要大量省外調劑,這正是農業大省開辟西南市場的大好機遇。
山東、河南等省歷來重視開發北方市場,北方市場的地緣性、親緣性以及穩定性使得他們較少顧及西南等地市場。劉同理建議,在開拓這些市場方面,除了批發商要轉換傳統思路外,產銷區的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溝通,除了實施網上商務等措施外,還可以政府信譽作為擔保,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
對農產品出口而言,末端市場主要是指在流通鏈上比較接近消費者的市場。過去,我們的農產品出口后,往往是作為原料或中間產品,經過國外商人的包裝,貼上他們的商標后才能與消費者見面。“自己的孩子姓了別人的姓”,貿易量雖然很大,但價值卻很低。目前,進口國設限雖嚴,但有機農產品和調理食品阻力很小。而且這兩類產品附加值高,出口后可直接進入超市、商場等末端市場,圍繞這兩類產品調整生產結構和出口結構,可以實現以較小的貿易量,換取較大的貿易額,提高出口產品的效益,同時還有望形成出口貿易的新機遇。
對農民打工而言,末端市場主要指就近或當地的勞務市場。劉同理建議,針對農民外出打工收入減少的問題,可為他們開拓就地打工市場。適當加大加快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多上一些鄉村公路、農田水利、電網電訊、農村能源等建設項目,給農民多提供勞動機會和就業崗位,使農民不出鄉、村就可以務工。有的建設項目可加快速度,由原來計劃幾年完成縮短到一年或更短的時間完成,增強對農民增收的拉動力度。只有把國家的投入盡快地變為農民的勞務收入,才能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