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杠桿撬動利益 “訂單”經濟難“定心”?
發布時間:2003-08-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眼下,隨著各種果菜的成熟和上市,農業訂單的兌現問題又凸顯出來。農民害怕市場行情變化了,企業不按保護價收購;企業擔心市場價格高于訂單價格時農民違約。在市場經濟利益面前,所謂的“保護價”顯得不堪一擊。履約率低已成為阻礙煙臺市“訂單農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訂單”有時形同“廢紙”
今年七月以來,讓孫世海一家最難受的事情莫過于他家種植的“訂單茄子”的銷路了。
原來,這位萊州市的普通菜農,今年春天,就與當地的一家蔬菜銷售公司簽訂了一份訂單:孫世海種植的5畝茄子,按照每公斤6角錢由該公司全部收購。按理說,這個價格就已經夠便宜的了,可收購時公司每公斤只給1角4分錢。談起此事,孫世海的氣就不打一處來:“5畝茄子,總產量不下6000公斤,上市又那么集中,到集市去賣根本來不及,所以只好賣給他們(指那家公司),可是,這5畝茄子才賣了不到900元錢。”
1角4分錢一公斤“訂單茄子”,著實讓孫世海一家欲哭無淚。
然而,林建樹一家種植“訂單包菜”所遭遇的情況更慘。他告訴記者:“訂單上的收購價是5角錢1公斤,剛開始收購時,人家還給1角6分錢,但到后來竟然堅決不收了,有3畝多包菜全部爛在地里!”
今年以來,我市各地有不少農民也同樣有過以上類似的遭遇。
“訂單”為何難落實
據農業經濟專家分析,導致“訂單農業”履約率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簽訂訂單的隨意性較大。有的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貨源,在沒有對市場做充分調研之前,就盲目簽“訂單”。一旦市場發生變化,企業便無法應對。其次是企業與農民雙方法制觀念的欠缺,產生信用危機。由于法律觀念的淡薄,很多地方的簽約企業與農戶彼此不守信用,“訂單農業”隨時面臨毀約。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在發展“訂單農業”的過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急于求成,替農民與企業簽訂合同,然后再逐一落實到農民頭上。一旦政府對市場需求判斷失誤,導致合同不能履行,農民便會對政府失去信任。
另外,沒有統一的合同文本,造成訂單內容不規范,結果出現了“問題”而又難以說得清。這主要表現在企業方面的“故意所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避免毀約給自己造成的損失,在制定合同時,故意對產品的品種、數量、規格、質量以及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及義務寫得含混不清,一旦出現不能履行訂單的情況,便于為自己開脫。
亟待建立監督體系
由于“訂單農業”是新生事物,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關經濟專家認為,眼下最根本的一條是盡快建立相應的法制監督體系,賦予農業訂單法律效力。有了強制的法律約束,履約率會大大提高。另外,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監督。有關專家指出,可以通過銀行、保險、公證等部門,在農戶和企業之間建立一種支撐、保障體系,降低買賣雙方的風險。比如使用國家統一的訂單文本,雙方在簽訂單時進行法律公證,規范合同內容,在合同中明確各自的責任與義務,以及違約的處罰等等,使訂單更“保險”。
建立訂單農業風險基金是一個化解風險的好辦法。由于自然災害造成農產品價格波動,是訂單農業履約率低的主要原因。建立農產品風險基金,在企業與農戶遇到這些不可知因素帶來的風險時,給其適當的補貼,相應減少雙方的損失,可以有效促進訂單農業的正常兌付。
誠實守信是訂單農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只有企業和農民都以誠信為準則,“訂單農業”才能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