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視點 品牌農業需要“市場結盟”
發布時間:2003-08-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業新生帶”與農民的“自我保護”
諸君請問:在加入世貿組織前后的時期,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速度,快還是慢?
或許,不少人會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覺得它還是太慢。尤其是跟發達國家相比。
這沒錯。但若仔細回顧您會發現:近幾年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新概念,簡直是層出不窮!從“公司+農戶”,到“訂單農業”,到農業經紀人和中介機構,到高新科技農業產業化的基地建設,到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節水農業、觀光農業、精準農業……
如此,在我國“三農”領域仍存有著大量令人擔憂問題與弊端的同時,21世紀初,已出現了一大片“農業新生帶”,它們正猶如新生兒般,在讓人“一把屎一把尿”操心費力的同時,日新月異地快速成長。
其中令人尤感大有希望的是:根據國家新頒布的《農業法》中“國家鼓勵農民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愿組成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精神,許多地區的黨政領導正大力探索著如何引導和扶持農民們建立完善自己的合經組織;還有許多地區的政府已提出要興辦“品牌農業”。而品牌意識,是農業特別是“農業新生帶”產品能否形成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前提——說實話,在我國農民自己的合經組織尚為數不多、而農產品又無知名品牌的狀態 下,不論“農業新生帶”出現多少新事物,也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收效——因為它們往往在生產活動中被運用得更顯駕輕就熟,而在市場銷售上則力不從心者居多。
僅以“公司+農戶”和“訂單農業”為例:這些年就時常出現雙方互相違約的事,不少“龍頭”公司也因單純追求眼前利潤最大化等,只想控制農戶,卻難能很好地為他們進行全方位的市場化服務。還有不少“龍頭”在資金和市場營銷上也能量不足。許多專家指出,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或市場)與農戶之間,缺少一環重要的利益橋梁——協會。在發達國家,不僅農戶和大農場主都要參加一至多個產業協會,就連“農”字號的企業和公司,也都競相凝聚在協會的周圍,以共同提升市場競爭力。
至于“農”字號知名品牌的匱乏,不僅對我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在全球獲得較高的市場地位不利,也令我國農民在市場上缺乏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上,難以“自我保護”,就意味著難以更好地“自我發展”。
越是知名品牌 ,越要強大后盾
“當前,在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地,我國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已經相當活躍甚至轟轟烈烈,不管名義上叫‘農產品協會’還是‘勞動共同體’。”國家發展改革委產經所馬曉河所長對筆者說。
他舉了四川某縣一個鄉鎮“柚子協會”的實例:通過股份合作制,他們剛成立就吸引了上千會員,搞了2萬份“創始股”(包括個人會員股和協會的“共同股”,每股5元錢,可用貨幣,也可以用廠房、技術和土地等折算)。協會實行“三會制”(社員大會、董事會、監事會)治理結構,通過“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為會員們提供種子選擇與供應、技術與市場等信息咨詢、新品種引進、病蟲害測報與防治、果樹嫁接與修剪,產品的市場銷售等服務。服務收費均低于市場價格。所獲利潤,八成分紅給社員,二成作為協會公積金和公益金。由于成效令人滿意,到2000年會員已增至10倍。
盡管如此,馬曉河仍指出:我國農民的合經組織尚在初級階段,要完善之處很多,最緊迫者有三:
一是急需國家立法:在英、美、加及泰國等國均有《合作法》或《合作經濟組織法》,明確規定對農民自己的合經組織要給予稅費等多項優惠。目前,我國許多農業合經組織只能以企業的名義注冊,相應的上繳稅費較高。
二是對有些人可能會打著“合作經濟組織”的旗號坑騙農民,需高度警覺。
三是具有強勢市場能量的“緊密型”農產品“營銷合作組織”偏少,更沒有相關的知名品牌(而在發達國家,一個成功的農業合經組織名號本身,就是個知名品牌)。
多找幾個參照系
為借他山之石,他介紹了在國際農產品銷售中的知名品牌——SUNKIST,美國一個專門經營柑橘市場銷售及相關服務、年產值已達10億美元的“非盈利性”緊密型農業合經組織。
該組織擁有6500個“生產供應商”,借助遍布53國的45個“全球執照持有者網絡”,構筑出世界頂尖的知名品牌(目前該品牌的價值已逾70億美元)。
通過緊密型的“市場結盟”和不斷改革,他們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通過“聚焦顧客、傾聽顧客”,他們將原有的“供應驅動型”組織轉變為“顧客驅動型”組織,不斷適應世界水果市場的新格局(即大買主越來越少而訂單越來越大);通過發揮在世界范圍的市場調研功能、技術進步與設備更新服務功能,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標準制定和反傾銷功能,全球性的物流系統和快捷分銷功能等等,他們不斷提升著該組織品牌在世界市場上的價值。因此,他們總能代表會員,成功地與當地消費者和政府進行溝通。
另據其他專家介紹,這類以“市場結盟”造就農產品知名品牌的實例,在國際市場上還有不少。他們不僅可作為我國發展“品牌農業”的參照,也利于我國農民合經組織的成熟、農民市場地位的提升和“三農”的現代化,更會因此為我國的廣大農產品消費者帶來日多的實惠與放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