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38個億元村致富揭密 用足土地政策是絕招
發布時間:2003-08-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7月25日,“億元村”的概念首次出現在官方的統計報告中。2002年上海市出現了238個億元村,其中,經濟收入10億元以上的有6個。
用足土地政策是上海億元村的撒手锏
國家征用農村集體土地補償5000元/畝左右,而國有土地的使用費是25萬元/畝。許多外資選擇和上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就是想繞開這道門坎。
外灘記者 賀莉丹 茅文賢 許凱 魯勛(實習)/報道
背靠上海大都市的區位優勢,上海農村最大的資源就是土地。如何在現有政策和制度框架下,做足做好土地這篇大文章,是上海億元村致富的基本模式。
光聯村的探索
將村民承包的土地收回,進行非農建設。
光聯村位于青浦區徐涇鎮,人口1553人,占地約2400畝。
1990年的時候,光聯村的村民還是以傳統的務農方式為主。當時的光聯村有1400多人,其中勞動力人口有800人。這800勞動力守著2400多畝土地,辛苦、勞累,可是每年的人均收入不足600元。
村干部們開始困惑了:為什么光聯村的人均耕種田地是上海最多的,可是村民們還是掙扎在溫飽線上?
村干部們開始想出路,不能再死守著土地累下去。把土地承包到戶以后有很多人家不想種田就把農田荒廢在那兒,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甚至只往地里撒兩把稻谷麥子敷衍了事。與其這樣閑置農田浪費資源,不如把它們收回加以合理利用。
想來想去,農民要致富還得靠土地。于是一項大膽的決策出臺了:將村民承包的土地收回,進行非農建設。
光聯村支部書記范寶龍對記者說:“當時,我們這項決策,不敢說是上海首創,但在青浦區應當是首例。村民們對這一決策也非常支持。一來大家本來就不想種地,二來土地收回去以后不但每年的上繳不要了,而且每年每人還可以分得600元補貼,所以光聯村的這一舉措受到了空前歡迎。”
探索是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
村集體把土地集中起來進行非農建設的第一步必須是成立一個鄉鎮企業,這樣土地的所有權不會發生轉移,又能進行建設。
現行的《土地管理法》、《農業法》、《民法通則》,出于保護耕地的目的,對集體土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卡得很死,因此要做足做好土地這篇大文章,就必須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
在嚴格控制土地非農化的同時,國家為了發展農村經濟,盡快讓農民富起來,也制定了一些較為靈活的優惠政策。譬如,《土地管理法》在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的同時,給出了“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因此,村集體把土地集中起來進行非農建設的第一步必須要成立一個鄉鎮企業,這樣土地的所有權不會發生轉移,又能進行建設。
上海市光聯村就是按照這個路子走的。他們集體出資成立了上海光聯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范寶龍兼任公司總經理。這樣村集體進行的一些非農建設都是上海光聯實業有限公司的行為,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規定。這種探索后來被上海許多農村仿效。
富民之路再探索
招商引資是上海農村快速發展的關鍵。
光聯村將村民承包的土地收回,進行非農建設,首先搞的一個項目是投資200萬元建皮革化工廠。遺憾的是這個廠兩年后就倒閉了,還虧損60萬元。
光聯村黨支部書記范寶龍對記者說:“我們沒有技術,沒有文化水平,沒有管理經驗,市場有了的時候原料緊缺,原料有了的時候市場卻很低迷。最終只好忍痛將工廠關了。富民之路又陷入僵局。”
經過市場的“考驗”,光聯村找到了這樣一條富民之路——招商引資:蓋標準廠房然后將廠房租出去。
1993年,光聯村引進了兩家企業。三年內,全部收回了建設標準廠房的投資。光聯村嘗到了甜頭。
與光聯村一樣,隨著上海郊區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啟動、開通,郊區在硬件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招商引資已經成為上海農村快速發展的關鍵。許多地方從辦鄉鎮企業的實踐中,認定了由集體組織(企業)在土地上建好廠房、倉庫、店鋪等,然后出租,是利益最直接、風險最小、也是最為長久的方式。
改土地出租為土地合作
法律允許土地入股,但不允許土地出租。上海農民的智慧就是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做足文章。
光聯村黨支部書記范寶龍對招商引資是這樣解釋的:“我們現在不能叫土地出租,我們叫土地合作?!?
這種說法是有智慧的。因為《土地管理法》(第60條)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但不允許將土地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第63條)。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村集體可以拿土地入股和外資合作辦廠(建廠),但不能把土地出租給外資用來建廠。這就是范寶龍堅持說是合作而不是出租的原因。
有專家認為,法律規定土地可以“入股”的本意是為興辦鄉鎮企業和農村公共事業開的一個口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村民將范寶龍說的“合作”稱之為出租:集體出土地、廠房,外商定期交納租金,這不叫出租叫什么?而范寶龍反復對記者說:“我們跟招商引資來的這些企業是一個土地合作的關系,我們負責提供廠房?!?
“政府對我們這一舉措也很贊同、支持?!狈秾汖埥榻B說,“因此,在辦理建房手續的時候一直很順利。”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民的智慧。
外資更愿租房不愿建房
國家征用農村集體土地補償5000元/畝左右,而國有土地的使用費是25萬元/畝。許多外資選擇和上海農村集體合作就是想繞開這道門坎。
記者從上海市康橋工業區管委會了解到,國家征用農村集體土地的補償標準,一般地塊是3500元/畝,如果土地條件好的會高些,達到5000元/畝左右。
如果有人要在康橋工業區投資辦廠(不是鄉鎮企業),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那么,國有土地的使用費是多少?康橋工業區管委會告訴記者,工業項目是25萬元/畝,房產項目則要100萬元/畝,教育項目低一些,需要20萬元/畝。
因此對許多進入上海的外資(特別是制造業),有“建房不如租房”的說法。自己建廠,需要25萬元/畝的土地使用費,前期需要較大的投資,這對于資本來說是不經濟的。
而光聯村“蓋標準廠房然后再進行招商引資”的模式,正迎合了外來資金的需要,重要的是繞開了國有土地25萬元/畝使用費這道門坎。
上海太榮金屬塑料有限公司是最早一家選擇在光聯村落戶的臺資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徐先生對記者說,當初就是看中了光聯村的地理位置,因為它位于滬青平公路、318國道和滬杭鐵路的交界處,且又靠近虹橋機場和市中心,交通十分便捷。而選擇已經建好的廠房也為他們公司節約了大筆建廠房的資金。
而范寶龍則認為,除了上述因素外,光聯村在水、電、訊、衛生等方面周到的配套服務也是現在有近40家的企業選擇在此租廠房原因之一。
有一種智慧叫只做不說
說出來就爭論,干脆“只做不說”。
因為想探究土地流轉的軌跡,因此記者的采訪是非常艱難的。
除了光聯村黨支部書記范寶龍比較配合之外,其他幾個億元村的“領頭羊”都是“只做不說”。這也是上海億元村不廣為人知的原因。
“只做不說”的典型例子是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旗忠村。村委會主任高鶴明告訴記者:“旗忠村不希望媒體報道?!?
鏈接
“上海模式”的億元村
外灘畫報
上海新一輪城鄉規劃目標是,實現“繁榮繁華看市區,水平實力看郊區”,新辦的鄉鎮企業全部集中到工業園區,園區外不布新的點。
外灘記者 賀莉丹報道
上海億元村有著自己的特點,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袁恩楨研究員認為:“從億
元村看上海村鎮致富,可以總結出一個上海模式。像旗忠村、九星村的工業底子原本就不錯,以集體所有制為起點,逐步走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路子?!?
“上海模式”背靠大樹好乘涼
“上海模式”外向度高,上海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占全市土地總面積九成以上的郊區。投向新型制造業的外資在上海郊區“唱主角”,外資企業的產值占郊區工業的40%以上。
億元村的富裕離不開上海的區位優勢。上海市鄉鎮企業協會秘書長王魁元告訴記者:“非農產業已經成為上海億元村經濟發展的主動力,238個億元村中,僅從事第二產業的特色億元村就有210個。這表明,上海新型制造業中心正在加速向郊區轉移?!?
上海市政府農業委員會副局級巡視員王東榮認為:“上海制造業的發展同鄉鎮企業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為城市大工業配套的上海鄉鎮企業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依托城市工業的技術、人才和銷售渠道發展起來?!?
袁恩楨研究員認為,與上海相鄰的浙江鄉鎮工業的發展呈現區域塊狀經濟模式,發展的是特色的區域經濟。而“上海模式”中鄉鎮企業行業門類齊全,除國家嚴格控制的產業項目以外,鋼鐵、機械、化工、儀表等行業全都在鄉鎮企業扎了根,產品的質量、檔次比較高,以大中城市為銷售對象。上海鄉鎮企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上海市統計局劃分的34個大行業中,鄉鎮企業就占了32個。
“上海模式”將實行規模經營
上海新的城鄉規劃是,新辦的鄉鎮企業全部集中到工業園區,園區外不讓布新的點,實現“繁榮繁華看市區,水平實力看郊區”的目標。
上海市農委的王東榮告訴記者:“上海鄉鎮企業的發展趨勢是由區域化布局向工業園區發展,并在園區內按照產業功能分區。上海正在制定的新的城鄉規劃,讓新辦的鄉鎮企業全部集中到工業園區,園區外不讓布新的點,這也是針對上海區縣工業布點分散進行的調整,從全局考慮更能合理使用資源和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勢頭?!?
根據王東榮介紹,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目標是把郊區建設成為現代制造業基地,把第二產業建在郊區,而市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實現“繁榮繁華看市區,水平實力看郊區”的目標。
“上海模式”打造鄉鎮企業集團
上海鄉鎮企業已經成為上海吸納就業、吸引創業、發展產業的重要力量。
今年1至4月份,上海區縣經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上海各區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298.48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471.39億元,兩項指標分別占了上海市總量的44%和70%,撐起了上海市經濟的半邊天。
上海市鄉鎮企業協會辦公室主任潘賢信告訴記者:“上海鄉鎮企業已經成為上海吸納就業、吸引創業、發展產業的重要力量。目前上海的每個區都發展了自己的特色行業,比如說嘉定的汽車,閔行的機械?!?
今年初,上海市政府已明確今后郊區各區縣“一業特強”的產業定位。具體是:青浦:文體類休閑用品制造業;松江:生物保健品產品;寶山:集裝箱設計制造業;嘉定:汽車電器配件設計制造業;閔行:電器、容器生產;奉賢:輸配電設備及配件制造業;崇明:不銹鋼器具制造業;南匯:新型墻體材料生產;金山:精細化工產品。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