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用菌出口現狀
發布時間:2003-10-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現狀
中糧工業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葛雙林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迅猛發展,已成為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2001年全國食用菌產量達到781多萬噸。食用菌產品也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農產品及加工食品。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從1997年到2002年,累計出口量為247.08萬噸、出口值34.73億美元。
2002年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簡況
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2年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量為38.21萬噸、出口值4.63億美元、平均換匯1213.03美元/噸。
按2002年海關統計目錄,在與上年可比的15種產品中:出口量增長的產品有6種:茯苓44.87%、干木耳15.77%、小白蘑菇罐頭7.68%、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塊菌5.54%、干銀耳1.29%和冷凍松茸0.70%;出口量下降的產品有9種:鹽水小白蘑菇64.99%、其他干蘑菇及菌塊(包括香菇)56.56%、鮮或冷藏菌塊51.03%、冬蟲夏草46.28%、其他暫時保藏的蘑菇及菌塊32.27%、未列名主要用作藥料的植物(包括靈芝)24.40%、鹽水松茸3.26%、其他傘菌屬蘑菇罐頭3.12%、其他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傘菌屬蘑菇2.81%。
出口值增長的有9種:其他傘菌屬蘑菇罐頭55.27%、茯苓49.14%、冬蟲夏草31.30%、小白蘑菇罐頭28.75%、干木耳26.13%、鹽水松茸20.61%、冷凍松茸13.88%、干銀茸3.18%和其他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傘菌屬蘑菇0.63%等;出口值下降的有6種;鹽水小白蘑菇60.56%、鮮貯或冷藏菌塊44.64%、其他暫時保藏的蘑菇及菌塊37.71%、其他干蘑菇及菌塊(包括香菇)36.81%、未列名主要用作藥料的植物(包括靈芝)10.15%、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菌塊2.71%。
平均換匯除其他暫時保藏的蘑菇及菌塊和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塊菌分別下降8.03%和7.825外,其他13種均有所提高:冬蟲夏草144.44%、其他傘菌屬蘑菇罐頭60.26%、其他干蘑菇及菌塊(包括香菇)45.45%、鹽水松茸24.67%、小白蘑菇罐頭19.57%、未列名主要用作藥料的植物(包括靈芝)18.84%、冷凍松茸13.09%、鮮或冷藏菌塊13.06%、鹽水小白蘑菇12.66%、干木耳8.95%、其他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傘菌屬蘑菇3.54%、茯苓2.95%、干銀耳1.86%。
2002年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到11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中亞洲占55.98%、歐洲占31.07%、北美洲占8.12%、南美洲占2?65%、大洋洲占1.46%、非洲占0.85%;出口值亞洲占63.46%、歐洲占25.48%、北美洲占7.44%、大洋洲占2.47%、南美洲占2.03%、非洲占0.56%。出口量在萬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12個:日本、香港、韓國、德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美國、意大利、荷蘭、俄羅斯聯邦、愛沙尼亞和臺灣省。出口值在5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15個:日本、香港、德國、韓國、意大利、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俄羅斯聯邦、愛沙尼亞、臺灣省、法國、印度。
2002年是我國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食用菌產品出口,除面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外,技術壁壘(綠色壁壘)明顯增多,食用菌產品的安全性對其出口的不利影響更加突出,這是2002年食用菌產品出口量和出口值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應當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
蘑菇加工與出口
蘑菇即雙袍蘑菇〖我國海關總署2002年統計目錄的商品名稱為小白蘑菇(洋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產量最高、消費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據報道,雙袍蘑菇在我國于1930年小面積栽培成功,1966年在福建進行規模栽培和批量加工,1967年出口試銷蘑菇罐頭31噸;從80年代初開始,蘑菇罐頭成為我國罐頭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的拳頭產品。
近年來,我國蘑菇的產量僅次于平菇、香菇,居第三位。蘑菇除少量直接供市場鮮銷外,主要用于加工,其加工產品為蘑菇罐頭、調味蘑菇罐頭、鹽水蘑菇、醋酸蘑菇、速凍蘑菇、脫水蘑菇及保鮮蘑菇等。其中以蘑菇罐頭和鹽水蘑菇為主要產品,蘑菇罐頭也是國際食品貿易傳統的大宗商品。多年來,蘑菇罐頭和鹽水蘑菇出口創匯約占食用菌產品出口創匯的23—35%,蘑菇罐頭出口創匯約占罐頭產品出口創匯的15—20%。
2002年蘑菇罐頭出口量為18?41萬噸、出口值1?52億美元、平均換匯825?36美元/噸。
蘑菇罐頭出口到9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在5000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12個:德國、加拿大、香港、日本、馬來西亞、荷蘭、愛沙尼亞、俄羅斯聯邦、韓國、美國、羅馬尼亞、菲律賓。出口值在5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10個、德國、加拿大、香港、日本、馬來西亞、荷蘭、美國、愛沙尼亞、俄羅斯聯邦、韓國。
鹽水蘑菇出口到2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在500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5個:日本、荷蘭、臺灣省、泰國和加拿大。
食用菌生產與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產規模小而分散,主要是千家萬戶菇農種植,生產技術很難規范,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多數原料種植基地不能供客戶參觀或檢查。
2、菌種混雜、退化、質量差,缺乏新菌種。
3、食用菌產品為初級品、原料性、大包裝產品,產品附加值低。
4、食用菌市場較亂,缺乏有效的協調措施。為了爭取客戶,一些生產經營企業競相低價、自相殘殺、無序競爭、使得進口商有機可乘,不僅肥水外流,而且還會導致該商品隨國外反傾銷制裁的風險,這是多年來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
5、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檔次低、價格低,“農殘”問題十分嚴峻。
對今后進一步擴大食用菌產品出口的幾點建議
我國食用菌資源很豐富,食用菌產品種類很多,發展食用菌生產,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老、少、邊、貧地區的脫貧致富,有利于利用秸稈等資源轉化為食品、開發蛋白質營養源、豐富“菜籃子”,有利于中華飲食文化和中醫藥的交流與傳播,有利于擴大出口創匯。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食用菌產品有著潛在的巨大市場,發展食用菌產品出口具有比較優勢和廣闊的前景。
針對我國食用菌發展的現狀,為應對加入WTO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使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持續發展,現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食用菌生產安全體系(HACCP),是保證食用菌生產穩步發展和擴大出口的當務之急。從菌種選育、菌種管理、菇場選址、菇房管理、栽培技術、生產加工到儲藏運輸及銷售,制訂食用菌生產HACCP,并逐步推行,使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有法可依,保證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指標達到進口國的要求,有效應對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的“綠色壁壘”。
2、加大食用菌生產安全性的宣傳力度、切實保證食用菌產品的安全性,是關系到消費者健康、產品銷路和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食用菌生產安全性的宣傳,使千千萬萬的菇農增強食用菌生產安全性的意識。
3、加快實施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的進程,是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根本措施。要從目前的大部分為零星、松散、粗放、隨意的栽培方式,加快向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專業化的栽培方式轉變。推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上解決食用菌產品的“農殘”問題,有助于發展生態農業和提高產業化水平。
4、建立標準、規范、穩定的原料基地,是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發展適合市場需要、適應當地生態、經濟及社會條件的食用菌生產??赏菩泄S加農戶、工廠加農莊等多種生產模式,實行科學指導和衛生安全監控,使企業生產加工所需原料在質量和數量上得到保證,滿足客戶的要求。
5、發展珍稀食用菌品種,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在適度發展平菇、香菇、蘑菇等大宗品種的同時,積極發展姬松茸、茶樹菇、阿魏菇、杏鮑菇、雞腿菇等珍稀品種,加強宣傳和營銷,珍稀食用菌產品市場發展的潛力很大。
6、培育骨干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產品檔次、擴大市場份額、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要積極發展深加工,以保鮮、冷藏、冷凍、罐藏、干制及其他多種加工方式生產食用菌產品,開發供零售、超市和人們直接食用以及適合不同群體消費的產品出口,提高產品附加值。企業要加強管理,積極采用ISO9001體系,嚴格實施HACCP,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經營服務,樹立企業形象,建立企業信譽,形成并建立我國食用菌行業的知名企業和產品品牌,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7、加強食用菌行業協調管理,是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環節。建立同業協會,制訂行規行約,增強企業自律,規范經營秩序,促進食用菌出口穩步發展。要及時掌握國際市場信息。建立產品出口的預警機制,及時應對進口國可能實施的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以保持我國產品出口的主動地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