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種源大國面臨出口壓力
發布時間:2003-12-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如果日本正式開始實施《種苗修正案》的話,我國農業中受到最大沖擊的可能就是食用菌行業。據統計,目前我國出口的香菇中,95%銷往日本。一旦所有利用日本種源的產品都要被加收專利費,食用菌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必然受到極大的擠壓。
其實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食用、馴化栽培食用菌的國家之一。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還將香菇的栽培方式,從單純的原木栽培拓展到以木屑為主的人工代料栽培,這在世界食用菌發展史上也是極大的突破。但由于長期以來缺乏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使我國食用菌的一些野生品種不斷以民間方式流傳到國外,反被其他國家研究并注冊。
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將食用菌納入到作物品種的審定和認定體系中,也未建立菌種登記制度。制度上的這種缺失,使我國自主研發的食用菌品種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流失。雖然我國成功栽培的食用菌已達30多種,但其中許多自主研發的品種僅僅是通過專家審定會予以確認,缺乏足夠廣泛的告知性。這些沒有登記保護的新品種,一旦出口鮮品,就等于種質資源外流。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們比中國更早開始對食用菌進行系統的研究,通過對菌絲生長特性、生物學特性和栽培特性的分析,從外形特征上對品種進行認定、注冊。據悉,日本實行的是保護期為20年的品種注冊保護制度,截止到2002年底,他們公布實施保護的食用菌有22類,通過注冊保護的品種有145個。現在日本又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通過20多年努力獲得的優良品種———白靈菇,進行相關的開發研究。如果我們再不趕快行動的話,極有可能被他們搶先注冊。
目前,農業部已指定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盡快制定相關的新品種檢測標準,以加快對我國食用菌新品種的保護。據悉,日本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能迅速檢測出食用菌種質來源的方法,一旦他們研究成功,則解決了《種苗修正案》在實施上的技術難點。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