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呼喚標準化
發布時間:2004-06-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我國是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2002年總產量達867.5萬噸,占世界的65%。然而,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食用菌在國際市場上的狀況卻“每況愈下”。據海關提供的數據,我國食用菌出口由1995年的30萬噸上升為2000年的47.6萬噸和2002年的38萬噸,換匯卻分別為9億、6億和4.6億美元,平均噸價為3000美元、1255美元和1213美元,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形勢不容樂觀
食用菌產業主要分布在農村,中國有2000萬農民在從事食用菌種植。但由于整體素質較低,生產水平有限,現代農業根本無法在食用菌生產中體現。此外,由于食用菌屬于無性繁殖,所以,幾乎任何一個懂接種的人都可以進行食用菌的制種,造成食用菌制種混亂。
河南省科學院從事食用菌研究的申進文教授說,造成當下狀況的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雖說農業部制定了一些標準,但針對各個不同菇類的標準卻很少。食用菌不像玉米、小麥等作物有遺傳性狀,所以一個新品種出來后,很快就會被人制種,并作為新品種進行小范圍推廣。由于沒有相關的標準,也就無從談及品種保護,只有任它們被隨意制種。
對食用菌而言,制種的環節更加重要。但從當前看,這其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根據產業布局規律,一個國家有兩到三家制種企業就可以了,但在中國的一個縣就有上百家制種廠,其生產上的混亂可想而知。
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食用菌協會秘書長王傳福告訴記者,在食用菌的出口上,日本是我國的一個大客戶,但最近,日本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限制我國食用菌向其市場出口,其中有不少涉及食品安全標準。加入WTO后,我國食用菌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大門敞開了,但門檻卻沒有降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作用更加明顯,許多國家對我國包括食用菌在內的農產品的檢測不僅由抽檢變為批檢,而且檢測的標準進一步提高。
路還有多遠?
一方面來自國內的混亂生產,一方面來自國際的激烈競爭,同為食用菌行業專家的申進文和王傳福都認為,當下推行食用菌的標準化生產已經是形勢所迫。按常理,中國加入WTO之后,食用菌的價格會上升,但事實上卻呈現下降趨勢,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外相關指標很多,而我國的標準體系還不健全甚至落后。資料顯示,目前僅在農藥殘留限量指標上,國際食品法典有2572項,歐盟有22289項,美國有8669項,日本有9052項,而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只有484項。
王傳福介紹說,目前農業部已經就食用菌產地環境、投入品以及菇類生產技術規程頒布有關標準,努力從源頭上規范食用菌的生產。但是,標準的制定是一項“很花錢的工作”,完成這些標準的制定需要花費一筆數目不菲的資金。據估計,按制定一個標準2萬元計,一個菇類標準制定下來要花費6萬元。這對于一些部門提供的一個標準1000元的指標無疑是個不小的數目。王傳福說,由于經費問題,標準的制定成了一個很容易做又難以做的工作。
另外,王傳福還說,由于農民意識的問題,菌種的管理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事情,現在不是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組建菌種的管理執法隊伍,而是政府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迫切性。
國際市場從來就不考慮你是怎樣一種境地,需要完善的終歸是自己。面對標準化這個挑戰者,中國食用菌產業是做主人還是奴仆也許不需要考慮。但國際競爭永遠都是殘酷的,標準化既是通向天堂的階梯,也是通向地獄的滑道。在經過國際競爭規則的洗禮后,相信更多的中國產業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站內檢索
關鍵詞
頻 道 全部頻道 部令公告 信息發布 政策法規 供求熱線 分析預測 國內動態 勞力轉移 行政通知 信息聯播 科技推廣 價格行情 經濟評述 國際動態 外經外貿
相關鏈接
■ 安徽太和縣香椿標準化生產效益大增
■ 食用菌下腳料可進行二次利用
■ 食用菌追肥要注意什么
■ 食用菌保鮮妙法多
■ 天津市農業局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
■ 云南保山市昌寧縣甘蔗農業標準化通過國家級驗收
■ 山東建成首個小麥種子“國標區”
■ 山西陽泉市質監局加強食品標準化工作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