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6-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大河報報道:“要想哭,種香菇。”5月27日上午,在開封市苗圃搞香菇種植的下崗職工們氣憤地向記者說著他們的順口溜。一年前,他們在開封市總工會接受一家公司的培訓搞起了這種再就業項目。沒想到,辛苦熬到香菇成熟,不但沒賺到錢,連成本都撈不回。
在開封市西郊的苗圃生產基地,記者看到80多個破敗的食用菌棚。下崗職工們擺弄著他們辛苦一年的果實,欲哭無淚。2003年底,他們看到開封市食用菌業有限公司的宣傳單,上面稱種植食用菌為“下崗失業人員的首選項目”。2003年12月24日,他們參加了在開封市總工會大禮堂舉辦的綠色食用菌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班。之后,約30名下崗職工與這家公司簽訂了種植合同。
在合同上,公司作出了誘人的承諾:為種植戶提供生產場地、各種原材料以及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和管理;保證產量;負責全部收購香菇;現款結清等。大約30名下崗職工共向公司交納菌種、場地租賃、技術服務等費用近30萬元,共種植食用菌80多棚。
“第一批出產的香菇塊不大、量不多,與公司的承諾相去甚遠。收購的承諾也沒兌現,公司給我們打了白條。公司的于經理起初還答應給我們解決,但一直拖著,到現在再也和他聯系不上了,公司也沒人了。”
記者按照一位種植戶提供的號碼與這位于經理電話聯系,卻傳來號碼有誤的語音提示。記者隨后采訪了開封市總工會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負責人。據這位負責人講,2003年,開封市食用菌業有限公司的經理于吉潤找到總工會,說有一種“公司+農戶”的種植項目能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總工會就提供場地讓這家公司搞了一場再就業培訓會。下崗職工開始種植香菇后,卻發現該公司存在技術指導不到位,承諾不兌現等問題,保障部的同志就與于吉潤聯系督促其解決。但現在于吉潤本人也聯系不上了,下崗職工只有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糾紛。
面對血本無歸的境況,下崗職工們哀嘆:“下崗職工本身是弱勢群體,怎么還有人忍心打著再就業的幌子騙我們的錢,雪上加霜?”□記者周斌通訊員李達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