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7-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特約記者 張立新 通訊員 任鳴 左效強
夏日的沂源,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綠色的城鄉。魯村煤礦煤矸石廠內,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有的運料,有的搬運產品,轟鳴的碎粉機吞吃著廢棄的煤矸石,所產出的一塊塊空心磚,形成了與煤炭采掘業配套發展的產業鏈。如今,沂源的循環工業鏈正在進一步延伸、對接和擴大,形成一批具備一定規模和區域特色的工業循環“圈”。沂源縣是個農業大縣,工業發展相對遲緩,傳統工業投入高,能耗高,效益低,由于資源開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綜合利用水平低,資源浪費突出。據統計,以前全縣32家縣屬規模工業企業,年耗電4.9億千瓦時,并消耗大量的水、煤和氣。礦產資源開采,也將在幾十年后枯竭。實現資源的回收和再使用、再循環,降低資源消耗,解決資源矛盾,實現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持續支持,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
子從上任之初就達成了共識。為此,縣委、縣政府陸續出臺了建設生態沂源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文件,確立了“綠色農業、環保工業、山水城市和統籌發展”的方向。按照企業的規模及資源再開發能力,全縣“六大地”首批納入工業循環“圈”,醫藥及醫藥包裝,節能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加工,玻璃纖維,精密鑄造等六大基地,組建起了制藥企業溶媒循環利用,采煤企業煤矸石加工轉化,農產品加工企業廢渣生態循環,鑄造企業熱電聯產、分布供電聯產和分布供電,水泥生產企業對煤灰和爐渣的回收利用,由此,達到化工企業產業鏈對接循環經濟產業鏈,工業循環,意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贏。沂源縣的工業循環,就是以“六大基地”為依托,以“六大循環經濟工業圈”為突破,進行全面規劃和啟動,對藥玻、瑞陽等優勢企業和部分骨干企業傾力扶持,讓圈內的“火車頭”企業領跑工業大發展。
環境的改善源于思路的更新。魯源酒廠年產酒糟33000噸,過去臭氣熏天,空氣質量較差。自把廢棄酒糟經過生化處理,用于食用菌養殖、喂養牛羊、生產沼氣,把這“吃干榨盡”廢料轉化為再生原料,既減少了污染,每年還賺利潤150多萬元。魯源酒廠酒糟的處理,被稱之為“補鏈企業”。因為有了“補鏈企業”,沂源形成了工業閉合的循環。今年初春,沂源縣兌現了去年制定的優惠獎勵1000多萬元。在制度的激勵下,沂源一個個循環工業圈正加速轉動起來。工業產業鏈的形成,使上游企業的初級產品和廢棄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實現整個產業鏈生產的資源最有效利用和產品的多層、多次增值。目前,全縣已有16家企業利稅過千萬元,其中3家過億元。同時,還有11家企業進入全市百強企業行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