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10-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以前曾為處理食用菌菌糠發愁的金堂縣趙家鎮碧山村13組農民易坤福這幾天卻為找不到菌糠而發愁:家里的70多頭豬每天張著大嘴等吃的,沒了菌糠做飼料,養豬成本要增加不少。
10月17日下午,易坤福在他家顯得點些雜亂的院子里告訴記者,趙家鎮的食用菌多,一旦菌子收完后,那些生產食用菌的菌糠(培養基)就不知道該怎樣處理。下田嗎,地頭容量有限,多了土壤太肥莊稼受不了,只好亂扔在地角路邊。今年不一樣了,縣科技局與鎮上干部來村里推廣一種新方法:把出完菇后無污染、無霉變的菌糠經過簡單處理作為豬飼料。“從2月底開始到9月份,我賣了24頭肥豬,同時還喂了14頭母豬,算下來一頭豬要省近100元飼料成本。”老易一五一十地對記者算起賬來。他還告訴記者,眼下正是新的菌糠制作期,再等20來天,出了菇的菌糠就可以作為豬飼料了。因為成本降低,他已準備了70頭小豬進行育肥。
據了解,13組還有5戶農民搞了菌糠喂豬試驗,效果也好。
同行的縣科技局副局長鄧榮介紹,用食用菌菌糠做飼料,是成都市的科技示范項目,也是探索農村發展循環經濟的一條路子。大田秸稈經粉碎后做菌糠(培養基)生產食用菌,出完菇后菌糠喂豬,豬糞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為農戶提供燃料,沼氣渣再進入大田成為肥料,這樣完成一個循環。由于金堂是食用菌生產大縣,年產食用菌2億多袋,每年所產生的菌糠在20萬噸左右。這么大的量,以前處理起來是一個難題,今年在趙家鎮的試驗,為處理菌糠找到了一條出路,既降低了生豬生產成本,又避免了農村環境污染。
“我們在部分農戶當中對商品豬進行控制性試驗,豬生長良好。這批豬肉送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各項指標達到無公害標準,這說明是成功的。”鄧榮說。
據了解,金堂將在全縣推廣該項課題,并邀請了省畜牧科學院的專家幫助進行用菌糠作奶牛飼料的試驗。
本網編輯:suokaini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