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事業成就菇鄉繁榮 -古田縣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紀實
發布時間:2005-11-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走進古田縣田野山間,一座座廠房菇棚如地方性標志讓你印象深刻;高壓灶滅菌發出的培養料清香與食用菌烘干房發出的濃濃菇香無一不在告訴你,你是走進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食用菌之鄉”———一座絢麗芬芳的食用菌王國,一片金山銀海的神話世界。
食用菌是古田縣的支柱產業,該縣農村80%以上農戶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直接從事食用菌產業人員達20多萬人。
2004年中國·古田首屆食用菌節的舉辦,更向世界展示了這里食用菌產業的蓬勃與朝氣,以及古田食用菌對于世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古田縣食用菌從“椴木砍花”的草根故事里走來,經過30多年的不斷發展,已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格局,以新一輪發展熱潮朝著全國食用菌生產強縣邁進。
提升發展理念實現規模生產
食用菌是古田縣的支柱產業,又是優勢特色農業。對于農業人口占總人口八成的農業縣份,食用菌產業是古田縣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關系農村穩定繁榮和縣域經濟總量,受到古田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進入新世紀以來,古田縣委、縣政府將食用菌支柱產業擺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為使食用菌這一傳統特色產業升級換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提出了“以菌興縣”的發展策略,提出了“基地化、工廠化,品牌化,科技興菌”三大發展戰略,以政府引導和財政扶持來改變小農散戶生產模式,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以實施“品牌化”戰略來提升產品質量,帶動市場營銷;以“科技興菌”來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使食用菌產業實現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了鼓勵農民走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生產道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菇類產品,該縣為農民每建一間食用菌專用房提供300至500元財政補貼,以鼓勵農民建設專用房,目前,全縣已建成了2.8萬座專業廠房和專用棚。這些食用菌“新房”改變原有庭園式生產,具有控溫、控濕、周年化生產和降低污染的功能,保證了產品的標準和質量,提高了產量。該縣還通過實施“百村萬戶”工程,建立100個食用菌生產專業村和1萬個專業戶,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面推廣標準化、工廠化生產模式,不斷增加食用菌產量,提高產品質量,以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古田縣還將食用菌基地建設作為做強做優食用菌產業的重要戰略,八個鄉鎮建立了四大食用菌生產基地,還建立了鳳埔新品種示范基地、國有農場古田銀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等政府示范基地。基地采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生產過程嚴格按照國際通用的綠色無公害標準進行,并實現了常年不間斷生產。隨著基地建設步伐的加快,古田縣食用菌生產的區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菌類的專業村,其中年產500萬袋以上的銀耳、香菇、茶新菇等專業村達20個,年產量占全縣的1/3;已經形成環翠屏湖鄉鎮銀耳生產板塊,以鶴塘為主的大東地區香菇、蘑菇生產板塊和以鳳都、城西、黃田、水口等西南部地區茶新菇、姬松茸、竹蓀、猴頭菇為主的珍稀菌類板塊。
2004年,古田縣食用菌總產量達31.6萬噸(鮮品),產值7.7億元,其中銀耳產量達12.4萬噸,占全國總量的95%,世界總量的90%。
科技引領進步友誼遍及五洲
從上個世紀70年代戴維浩首創銀耳袋栽技術到目前古田人形成聞名全國的食用菌栽培古田模式,依靠科技把古田造就成“金山銀海”的食用菌王國,演繹了一部讓人贊嘆不已的“天方夜譚”,產生了幾何級數增長的經濟效益,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0元躍升到2004年的3790多元,食用菌純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發展食用菌生產成為古田農民致富的光明大道,古田的農村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處處飄香的食用菌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蓋起了新房,修通了道路,走向了小康。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原輔料供應、食用菌加工業、經銷業的發展,有了食用菌這個“有源之水”,古田縣整個縣域經濟呈現活躍發展勢頭,促進了古田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躍上新臺階。
歷史賦予古田人民特殊的啟迪與智慧,首創發明了銀耳棉籽殼代料袋栽、香菇室外袋栽、竹蓀室外人工栽培三大技術,并投入社會化大生產,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古田縣現有20多家民營食用菌科研機構,積極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研究,開展科研攻關,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引進和推廣,不斷提高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為當地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目前全縣已開發36個菌類,其中銀耳、香菇、竹蓀、猴頭菇、茶薪菇等20多個菌類已實現規模生產。
古田縣還重視農民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普及與提高,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科技推廣,形成了縣鄉鎮科委、農技站、食用菌協會、重點技術示范戶等多層次科研和科技推廣網絡,把新技術、新成果傳播到千家萬戶。古田縣還是國家科技交流基地和國際食用菌培訓基地,既成就了“食用菌之鄉”的美名,也傳授了技術,締結了友誼。
品牌帶動營銷鞏固“王者”地位
食用菌這種營養豐富兼有食療價值的真菌,隨著科研水平的提高、栽培模式的升級,食用菌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體系建立建成,食用菌產品品質不斷提升,這種“來自上帝的食品”成為人類綠色健康的理想食品。食用菌產業也被專家稱為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產業,賦予了古田食用菌這個飄香事業更好的發展前景。
古田縣將創立品牌作為食用菌產品進入國內國際流通領域的名片,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對創省級、國家級名牌給予5-10萬元獎勵。目前,古田縣食用菌企業創立商標的有50多種,另有50多種產品標志。竹蓀、銀耳、香菇先后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古田銀耳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省首批名牌農產品稱號,并獲得了證明商標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八荒”、“武豪”等四個商標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吉樂牌古田銀耳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古田縣還重視通過制定產品國家標準來主導這個市場,先后制定了包括產品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管理控制標準在內的一批食用菌綜合標準體系,在以競爭為主要特征的市場中以“王者”風范帶動品牌效應,從而直接推動營銷,在競爭中勝出。
目前,古田縣總共開發了30多個菌類,成為全國開發品種最齊全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同時,形成了從原輔材料到科研、制種、栽培、加工、銷售、機械設備、技術推廣及其它各個環節的專業隊伍體系,食用菌整個產業鏈的分工愈加精細,并構建了縣、鄉、村三級市場營銷網絡。古田縣有2萬多食用菌營銷戶,食用菌加工企業近500家,20多家為年產值千萬元的營銷企業,總產值8億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并遠銷東南亞、歐洲、美洲、澳洲的10多個國家和地區,食用菌產銷率達98%以上,形成了“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哪里需要食用菌,古田人就把食用菌送到哪里”的營銷攻勢。中國·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是國家農業部認定的、全國食用菌主產區最大的食用菌定點市場,具有交易、加工、檢測、倉儲、科研、會展、食用菌博物館以及信息平臺等功能,目前年交易額達5億多元。這里食用菌價格經過網絡發布,成為全國食用菌交易的基準價。該市場的建成和使用,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古田作為全國主要食用菌產品集散地的地位,為古田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構筑了騰飛的平臺。古田人民還有更多的理想,日前,一期投資1.5億元、占地1000畝的中國·古田食用菌加工基地工程正式動工建設,以此吸引外商投資興業,為食用菌精深加工業再書新篇,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帶領農民全面致富;以食用菌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建立建成,確保食用菌綠色化生產,為提升產品品質提供技術支持;建立食用菌研發中心,為產業發展增強后勁;以食用菌烹飪美食業、食用菌農業旅游觀光業等來進一步帶動食用菌產業發展。
古田縣的食用菌產業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這里的食用菌產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品種最多、科技實力最強、營銷網絡最廣。更值得古田人民喜悅的,應該是在古田縣委、縣政府的扶持引導下,一種新型農業發展理念的形成,一條食用菌產業鏈的發展成熟,讓古田食用菌產業在二十一世紀經受住市場經濟的洗練,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食用菌這個朝陽產業,也將被寄予更多的前景展望,在古田人民的精心經營下帶來更多的繁榮富庶,實現更多的時代內涵。(閩東日報 )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