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6-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中國綠色時報報道,永樂店鎮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東南端,地處京津冀交界地帶,鎮域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4.5萬人。隨著林木進入郁閉期,為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率,同時根據林地陰暗潮濕的特點,鎮黨委、政府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嚴格的專家論證,最終確定了把食用菌栽培作為解決林地資源閑置、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為農民開辟了一條致富的新途徑。2004年,鎮里先在陳辛莊村進行試種,因為當時心里沒底,便先由村支部書記和黨員帶頭試種,結果收益比想像的要好。
“試種之前,遇到了農民的前期投入困難問題,由于全鎮經濟欠發達,尤其是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不高,要想讓老百姓在沒得到實惠之前,就拿出大筆錢來用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他們是不會干的。”永樂店鎮鎮長禹學河向記者介紹,當時,鎮黨委、鎮政府就想在土地確權以后,解決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模式,走向農業的產業化,使農民增加收入,為此,鎮里建立了農林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即從培育菌種、提供技術支持到產品市場銷售為農戶開展一條龍服務。為更好地服務農民,解決農戶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的購買、技術指導及產品銷售等諸多問題,經走訪、座談并征求農戶意見,該鎮成立了“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食用菌協會”,以“公司(協會)+農戶+基地”的模式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農戶為生產栽培的主體。2005年,鎮政府將孔莊村和陳辛莊村作為林菌間作試點村發展了近300畝的林地木耳和香菇。為推廣這一項目,中心制定了鼓勵政策,菌棒由鎮農林服務中心統一制作,每棒1.2元的制作成本,1元賣給種植戶,中心每棒補貼0.2元,對家庭困難的農戶還可以賒銷,即農戶可以把菌棒先拉回去放到地里,然后在銷售過程中逐步把錢還清;農戶還可一次性地把菌棒的錢交齊,這樣,就能以0.8元的更優惠價格買到。對農戶其他一些生產投入,如“微噴”設備、打井、管線的連接等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心均予以補貼,減輕了農戶的負擔。同時,由于擔心農民經濟上的承受能力問題,農林服務中心還向農戶承諾:只要種植戶按照中心的技術要求管理,政府保證種植戶的最低畝純收入5000元,超出歸己,不足部分由中心補齊,解除了農民的心理負擔和承擔的風險。
銷售:現實讓農民認識市場
“為不斷加大種植的科技含量,致富于農民,我們專門高薪聘請了農科院的專家作為常年顧問到這兒進行指導,但是最初進行種植時,農民我行我素,就是不按專家指導的去種植,不僅碰了壁還減少了收入。”宗飛說,去年種香菇的過程中,菌棒入地后,在開傘、開包過程中,需要拍拍,如果拍重了或拍多了,第一茬長出的香菇就會很滿,影響其質量,開始農民不按專家說的做,吃了虧。今年他們吸取了教訓,香菇的長勢非常好。采下后的香菇還要走向市場,但是最初農民與市場接軌時很不適應。說到這里,宗非舉了兩個有趣的例子,銷售商收購香菇是按大、小分別計價的,這樣農民會合適一些,但是為了給香菇賣個好價錢,有些農民用筐采摘時上面放大的,下面放小的,銷售商來這里拉蘑菇時,農戶把筐往車里倒時,正好顛倒過來,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人家一看就全按小的計價,農民吃了個啞巴虧。還有就是香菇本來長得挺好,農民為了多增加些分量,就把蘑菇上噴很多水,很濕,銷售商來收購時,都能攥出水來,香菇的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通過與市場的不斷磨合,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民因此對市場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目前,通過農林服務中心人員的不懈努力,該鎮先后在新發地、廊坊等北京和北京周邊地區建立了菌類產品銷售渠道,銷售商組織車輛直接到田間地頭收購香菇、木耳。 編輯:snow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