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7-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黑龍江日報報道,每一屆哈洽會都仿佛是綠色食品的大比拼,剛剛結束的第17屆哈洽會也不例外,有1300多個品種的綠色食品亮相。但仔細看來,其中大多仍然是常規的山野菜、木耳、蘑菇等山特產品,除了品牌令人眼花繚亂外,沒給人留下太多太深印象。
倒是一些綠色食品的新產品或因填補市場空白,或因科技含量高,或因包裝新穎、創意獨特而備受青睞,其簽約率也比較高。這給我們的啟示是,雖然綠色食品靠“土”起家,但要想走出省門和國門,同樣需要不斷創新,只有創新才會有不竭的生命力。
天然、無污染是綠色食品的“底色”,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水平也會相應提高,那些無污染食品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當前世界食品工業正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時期,即消費者對食品新的需求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世界各國普遍加強了對食品科學研究,重視開發新產品,特別是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食品及保健食品將成為21世紀國際市場最有發展潛力、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的食品。
目前國外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量每年以15%-30%的速度增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每年也在以20%的速度上升。有關專家指出,競爭愈演愈烈,而我省大多綠色食品仍是初級產品,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都不高,在市場上尤其是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不強。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是第一競爭力。因此,我們要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從綠色食品的宣傳、包裝、工藝、質量等方面進行創新,增強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其科技含量。比如牡丹江一家綠色食品公司開發的黑木耳營養粥是國家的專利產品,投放市場以來供不應求;訥河土豆名聲響,利潤低,即便是加工成粉絲、粉皮,增值空間也不是很大,但他們剛推出不久的無明礬粉絲,因突破了制作粉絲必須加明礬的傳統技術,打出了粉絲加工業的綠色健康牌,在全國還是頭一份,輕易就將銷售價格提升了10%以上。(編輯:董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