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9-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北京商報報道,食用菌栽培總面積達500萬平方米,占北京市食用菌總產量的56%;食用菌年總產量達1.81萬噸,年總產值達1.1億元;高檔食用菌年出口1510噸,創匯170.77萬美元;從業人員1.2萬人,帶動農戶5000戶……
在常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小蘑菇,在京郊房山區卻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產業。
食用菌生產大區
廢舊的煤礦巷道里產出了“又白又胖”的白靈菇;海拔1000米的林地里長出了雞腿菇,如今,牛肝菌、木耳、雞腿菇、茶樹菇、高溫平菇、鮑魚菇等各種蘑菇已在房山區的14個鄉鎮生根,栽培總面積超過了500萬平方米。
近幾年,房山區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形成區域化規模種植。2004年,房山區鮮菇總產達到1.4萬噸,首次超過北京市食用菌總產量的50%。2005年更進一步,食用菌總產量達1.81萬噸,占北京市食用菌總產量的56%,年總產值達1.1億元;出口高檔食用菌1510噸,創匯170.77萬美元,成為京郊名副其實的食用菌第一大生產區。
目前,房山區已有50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栽培。韓村河、尤家墳村、琉璃河南洛村等5個標準化食用菌基地已初具規模。栽培品種達到20多個,其中主導品種8個。過去栽培品種以平菇、雙孢菇等低價位品種為主,如今白靈菇、杏鮑菇等高價位品種成為了主栽品種,高價位蘑菇品種的栽培面積已經占到全區食用菌栽培面積的35%,實現了四季有菇,周年生產。食用菌栽培已成為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科技是推進劑
“食用菌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是北京市科委2005年立項的,由房山區政府主持并委托房山區科委承擔的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在項目實施的3年間,市科委將給予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該項目以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和加入世貿組織后食用菌產業發展需求為目標,通過促進科研院所與郊區縣緊密結合,實現優勢資源共享,依靠科技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房山區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
2005年初,該項目正式啟動以來,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房山區科委認真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制定了食用菌發展(2005-2008)綱要,落實項目實施方案,開展宣傳和培訓,加強與有關科研單位合作,全面推動項目的實施。積極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充分利用北京市農科院在食用菌育種、栽培技術研究以及中國農科院在食用菌菌種保藏和制定國家地方及行業標準等方面的優勢,加大合作力度。北京市農科院和中國農科院通過承擔子課題的形式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編輯:董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