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10-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甘肅正寧縣10個鄉鎮都建立了香菇示范基地,農戶房前屋后的香菇棚也隨處可見,農家庭院菇香四溢。小香菇撐起了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抓龍頭拓市場
香菇是正寧縣近年來培育開發的一個農民增收“短、平、快”綠色無公害新興產業。去年通過實施“翻番”工程,規模達到500萬袋,實現產值3000多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50元以上。2001年,山河鎮西關村4戶農民在多方考察論證的基礎上,集資入股100萬元創辦了西龍食用菌開發公司,購進了粉碎、滅菌、烘干、接種等設備,高薪聘請技術人員,建設示范棚50座,培育香菇5萬袋,生產鮮菇5萬多公斤,產值35萬元,實現利潤5萬多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四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龍公司已發展壯大為集技術培訓、菌種制作、引種示范、原輔料供應、產品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并先后建起了保鮮庫、科技樓及50萬袋示范園,擁有各類技術人員72名,引進試驗茶心菇、花菇、白靈菇等新品種6個。2005年,公司生產香菇150萬公斤,產值達300萬元,完成銷售收入800萬元,創稅120萬元。公司每年向周邊縣市供應菌種10萬公斤,栽培香菇800萬棒。
建基地擴規模
香菇是世界上珍貴的食用菌之一,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和灰分,被譽為“綠色保健食品”之美稱,具有投資小、見效快、風險少、回報高的優勢。為了不斷擴大規模,推動食用菌產業穩步發展,正寧縣以西龍公司為龍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采取統一配料、統一裝袋、統一接種、統一養菌、分戶經營、合同種植、訂單生產、包收包銷的辦法,堅持走經營規模主體化,生產流程規范化,技術措施創新化,產業效益最大化的開發路子。盡量把發展重點向農戶轉移,積極動員農民利用房前屋后,老莊舊院栽植香菇,集中發展規模村和示范戶。目前,全縣已建成10萬袋以上專業示范村30個、50萬袋示范園2處,重點戶3000戶,生產規模達到500萬袋,預計可產香菇1500萬斤,實現產值4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00元。宮河鎮宮河村退伍軍人王海彬于2002年5月投資15萬元,建成了香菇栽培中心,年生產香菇10萬袋,銷售收入達100萬元,實現利潤2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宮河鎮已建起香菇栽培規模村4個,扶持發展萬袋以上栽培大戶14戶,示范戶68戶,栽培香菇28.6萬袋。
靠科技創新品
為了進一步提高香菇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正寧縣組建了100多人的專業技術服務隊,包村包戶對菌種的選購、建棚、堆料、栽培、采摘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形成了“政府扶持、龍頭帶動、服務拉動、市場引導、農民得利”的長效機制。縣上多次組織香菇生產大戶赴河南西峽、陜西楊陵考察學習先進生產技術,并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西峽食用菌研究所高薪聘請工程師2名,專業技術人員13名,長期指導香菇生產。同時,邀請食用菌方面專家巡回全縣講座14場(次),培訓香菇技術員1000多名,達到了村有一名技術員,戶有一名技術明白人。為了提高香菇的科技含量,縣上還組織有關部門成立了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科研力量,大力攻關,淘汰了一批低產、低質品種,推廣了一批質好、產量高的品種。西龍公司試驗推廣的“袋料香菇立體栽培技術”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產量,使花菇率比傳統栽培提高了15%。在著力發展蘑菇、香菇、平菇的同時,縣上圍繞增產、增效的目標,把品種改良、技術創新、新品種引進作為主攻目標,在湫頭鄉雙佛堂村、西龍食用菌公司引進試驗了金針菇、靈芝、雞腿菇、茶樹菇、花菇6個新品種,經過精心培育、科學管理,全部試驗成功,日前陸續上市。尤其是湫頭鄉雙佛堂村利用閑置果庫培育的35萬袋優質金針菇,順利渡過越夏管理,出產金針菇56萬斤,產值達224萬元,菇農人均增收160元以上。縣上還正在積極探索開發食用菌干制品、保健品、方便食品等新品種,促進香菇生產向商品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追求更大的市場空間。
責任編輯:紫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