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01-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原來牛糞就堆在路邊,在一個地方堆得太高了,就另辟新地繼續堆,那味才叫難聞。現在可不一樣了,自從王賀祥來了,牛糞一下子變值錢了”。王賀祥是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也是北京食用菌協會會長,他將高新技術送下鄉,使牛糞變廢為寶,成了培育食用菌的養料。這一改變讓農戶每畝增收了1萬多元。
去年隨著延慶縣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每年20萬噸的牛糞成了威脅環境的大問題。隨后市科協點題,邀請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共同想轍對付牛糞。“牛糞剛好可以用來培育蘑菇。”北京食用菌協會會長、農大教授王賀祥領回了任務。隨后他吆喝上了食用菌協會內的20多位專家、教授,連續下鄉實地勘查。專家們建議先在三個牛場試點用牛糞混合秸稈栽培雙孢蘑菇。培育蘑菇每平方米的原料和菌種費為15元,現在每平方米產出的蘑菇售價51元,這樣每畝大棚就凈賺1.4萬元錢。牛糞的污染問題解決了,農戶還有了新的增收渠道,奶牛場的王大爺嘗到了甜頭,他希望“明年還能繼續種食用菌,好多賺點錢”。市科協等有關部門已決定,明年在密云、延慶兩縣大面積推廣這一技術。
通州區是本市傳統的白靈菇生產基地,但通州區不少農戶都以家庭作坊方式栽培蘑菇,栽培規模較小,產品質量也不高。身為食用菌協會會長,王賀祥掌握著不少食用菌生產企業的信息。當他得知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希望大規模栽培白靈菇時,立刻想到為通州區和金信公司“牽線搭橋”。王賀祥還率領食用菌協會的成員下鄉培訓通州區的農民,教農戶們栽培白靈菇的技術。隨后金信公司將菌種交給農戶培育,3個月后,白靈菇成熟,金信公司再統一收購,農戶不用再為農副產品銷路發愁。這樣通州區的300多戶種菇農民平均每畝地的純利潤就達到了1.3萬元。
去年一年,王賀祥下鄉30余次,在他帶領的市食用菌協會幫助下,房山、海淀、通州、順義、延慶等區縣農戶都培育上了賺錢的食用菌。王賀祥說自己很欣慰,身為應用學科教授,他看到了專業理論應用于實踐開出的碩果。此外運用自己所長,還能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幫助農民致富。王賀祥稱,科技下鄉不應該是理論或講座下鄉,而應該是技術下鄉,技術只有為農民群眾所掌握,才能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同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只有緊密聯系農村的實際和農民的需求,才能夠不斷取得新成效。
責任編輯:紫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