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02-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山東省農科院土肥所 曹德賓 劉英 王艷芹
銀耳,又有白木耳之稱,在我國閩、浙、川等地為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最早的地區,福建的古田被譽為“銀耳之鄉”,以盛產銀耳和以銀耳致富以及栽培技術先進而聲名遠播,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據資料,銀耳中含有的多糖體,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有著扶正固本的作用,對肺原性心臟病、慢支等療效顯著,此外,還可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提高人體對原子能輻射的防護能力等等,據報道,銀耳對腫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銀耳一般以干品應市,時價最高曾達千克100元以上,一般售價約在50~60元,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全國仿效古田,大種銀耳,至九十年代初(1992),多種原因導致銀耳市場跌入低谷,最低為千克8元,菇農叫苦不迭;此后,銀耳的栽培進入理性化狀態,一般30元左右的批價,讓菇農獲得了良好的收益。
銀耳的栽培原料,多以木屑為主,也可使用棉籽殼等材料,基本配方:木屑200千克,麥麩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1千克,尿素0.6千克,磷酸二氫鉀1千克,三維精素1袋。使用棉籽殼原料時,可參考該配方,但應裝袋緊實一些。一般生產條件下,生物學效率可在10%(干品/風干原料)左右,每千克原料的產值即達3元左右,扣除成本,利潤約在1.5元左右;一個菇棚投料按3噸計,每批栽培可獲純利4500元,效益較好。
注意要點:銀耳菌種的生產,應謹慎小心,必須將銀耳菌種與香灰菌種事先進行配對試驗,并嚴格掌握其生長規律,生產時恰當安排制種時間,使之菌齡一致,否則,很可能導致接種失敗;采收時應使用竹片刀或不銹鋼刀,禁用鐵質刀;采后單層排開,盡快曬干,規模生產區最好采用烘干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商品性;嚴格禁止“熏白”等歪招,媒體曝光的“硫磺熏蒸銀耳”,就曾經在給消費者敲響食品安全警鐘的同時,也給了銀耳生產致命的一擊,教訓很是深刻,不可重蹈覆轍,自毀產業。生產之初,做好準備工作,諸如環境清理、菇棚消毒殺菌等,發菌期間,每5天左右噴灑一次殺菌藥物,對于預防外來雜菌、病原菌的侵染,是很有必要的;注意防蟲殺蟲,應以預防為主,如封裝防蟲網等,即可保障生產的安全。
目前市場狀況下,銀耳的生產效益較為穩定,但由于銀耳多用作甜型菜品或做湯,不太適應居家日常生活尤其北方消費者的咸辣等口味,故其市場容量不如其他品種,因此,建議習慣種植區內,不宜盲目擴大,如果開發新的銷路,或進行深加工等增加消化渠道,也可適度擴大栽培規模。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